發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67
隨著超級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它已經成為復雜科學計算領域的主宰。但以超級計算機為中心的計算模式存在明顯的不足,而且目前正在經受挑戰。超級計算機雖然是一臺處理能力強大的“巨無霸”,但它造價極高,通常只有一些國家級的部門,如航天、氣象等部門才有能力配置這樣的設備。而隨著人們日常工作遇到的商業計算越來越復雜,人們越來越需要數據處理能力更強大的計算機,而超級計算機的價格顯然阻止了它進入普通人的工作領域。于是,人們開始尋找一種造價低廉而數據處理能力超強的計算模式,最終科學家們找到了答案———Grid Computing(網格計算)。  網格計算是伴隨著互聯網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專門針對復雜科學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這種計算模式是利用互聯網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電腦組織成一個“虛擬的超級計算機”,其中每一臺參與計算的計算機就是一個“節點”,而整個計算是由成千上萬個“節點”組成的“一張網格”,所以這種計算方式叫網格計算。這樣組織起來的“虛擬的超級計算機”有兩個優勢,一個是數據處理能力超強;另一個是能充分利用網上的閑置處理能力。
實際上,網格計算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的一種,如果我們說某項工作是分布式的,那么,參與這項工作的一定不只是一臺計算機,而是一個計算機網絡,顯然這種“螞蟻搬山”的方式將具有很強的數據處理能力。今年年中,NTTData計劃與Intel和SGI聯合進行一項為期三個月的網格計算試驗,屆時將有包括家庭、企業和學術機構的100萬臺計算機相聯,其總處理能力將比現有的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還要快五倍。
充分利用網上的閑置處理能力則是網格計算的有一個優勢,網格計算模式首先把要計算的數據分割成若干“小片”,而計算這些“小片”的軟件通常是一個預先編制好的屏幕保護程序,然后不同節點的計算機可以根據自己的處理能力下載一個或多個數據片斷和這個屏幕保護程序。于是“演出開始了”,只要,節點的計算機的用戶不使用計算機時,屏保程序就會工作,這樣這臺計算機的閑置計算能力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這種“螞蟻搬山”式的計算式的網格計算,看似普通,但卻有過及其出色的表現。1999年,SETI@HOME項目是網格計算的一個成功典范。該項目在1999年初開始將分布于世界各地的200萬臺個人電腦組成計算機陣列,用于搜索射電天文望遠鏡信號中的外星文明跡象。該項目組稱,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這種計算方法已經完成了單臺計算機345000年的計算量。可見,這種“螞蟻搬山”式的分布式計算的處理能力十分強大,正所謂“泰山不辭抔土,故能成其大”。
網格計算不僅受到需要大型科學計算的國家級部門,如航天、氣象部門的關注,目前很多大公司也開始追捧這種計算模式,并開始有了相關“動作”。
“藍色巨人”IBM正在構筑一項名為“Grid Computing”的計劃,旨在通過因特網,向每一臺個人電腦提供超級的處理能力。IBM公司副總裁、也是這項計劃的總設計師歐文·伯杰說,“Grid Computing”是一種整合電腦資源的新手段,它通過因特網把分散在各地的個人電腦連接起來,不僅可使每臺個人電腦通過充分利用相互間閑置的電腦能源,來提升各自的電腦處理能力,還可使成千上萬的用戶在大范圍的網絡上共享電腦處理功能、文件以及應用軟件。正如網絡技術總是從科學開發領域轉向企業商務領域一樣,我們也希望看到‘Grid Computing’能取得這樣的進展。
另一個業界巨人SUN也推出新軟件促進網絡計算的發展。2001年11月,Sun推出了Sun Grid Engine企業版5.3版軟件的β版,繼續提升它的網絡技術計算水平。該軟件自一年前推出以來, Sun Grid Engine 5.2.3版軟件的用戶已經增長了20倍。今天,全球有118000多顆CPU都是采用Sun Grid Engine軟件管理的。
除此之外,一批圍繞網格計算的軟件公司也逐漸壯大和為人所知并成為受到關注的新商機,如:Entropia、Avaki、Noemix、Data Synapse等等。有業界專家預測,網格計算將成為2002年網絡市場發展的熱點。據《ForbesASAP》預測,網格技術將在2005年達到高峰,并帶來因特網的新生。如果網格技術能促使市場按預期的17%年增長率持續成長的話,那么在2020年將會形成一個年產值20萬億美元的大產業。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