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業(yè)電氣產(chǎn)品 > 高低壓電器 > 高壓斷路器
發(fā)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202
1 引言
隨著電子組裝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子設備的體積趨于微型化,系統(tǒng)趨于復雜化,高熱密度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發(fā)展趨勢。為了適應高熱密度的需求,風扇、散熱器等傳統(tǒng)的散熱手段不斷推陳出新,新穎高效的散熱方法層出不窮。在眾多散熱方式面前,區(qū)分各種散熱方式的散熱能力,從而選擇既經(jīng)濟又可靠的散熱方法成為設計人員極為關注的問題。本文針對風冷和水冷兩種常用的散熱方式,綜合國內(nèi)外文獻中對這兩種散熱方式的研究結果,總結出這兩種散熱方式的散熱能力,為熱設計人員選擇經(jīng)濟合理的散熱方式提供參考依據(jù)。
2 各種傳熱方式的傳熱能力分析
各種傳熱方式傳熱系數(shù)的大致范圍如附表所示[1]。對空氣而言,自然風冷時的傳熱系數(shù)是很低的,最大為10w/(m2k),如果散熱器表面與空氣的溫差為50℃,每平方厘米散熱面積上空氣帶走的熱量最多為0.05w。傳熱能力最強的傳熱方式是具有相變的換熱過程,水的相變過程換熱系數(shù)的量級為103~104。熱管的傳熱能力之所以很大,就是因為其蒸發(fā)段和冷凝段的傳熱過程都是相變傳熱。
文獻[2]給出了根據(jù)散熱體積和熱阻選擇散熱方式的參考依據(jù),如圖1所示。例如對于熱阻要求為0.01℃/w的散熱方式,如果體積限制在1000in3(1in3=16.4cm3),可以選擇風冷散熱方式,但必須配備高效的風冷散熱器;而如果體積限制在10in3,只能選擇水冷的散熱方式。
3 風冷
風冷散熱方式成本低,可靠性高,但由于散熱能力小,只適用于散熱功率小而散熱空間大的情況下。目前風冷散熱器的研究熱點是將熱管與散熱器翅片集成在一起,利用熱管的高傳熱能力,將熱量均勻地傳輸?shù)匠崞砻妫岣叱崞砻鏈囟鹊木鶆蛐裕M而提高其散熱效率。
空氣強制對流冷卻方式是目前電力電子元件常用的散熱方式,其普通結構是散熱器加風扇的形式。該結構雖然實施方便,成本較低,但其散熱能力有限。以intel pentium 4 cpu(2.2ghz)的冷卻為例來說明普通風冷結構的散熱范圍。該cpu發(fā)熱量約為55w,表面許可溫度為70℃,芯片尺寸為12×12.5×1.5mm,熱擴散銅板尺寸為31×31mm。散熱器加風扇的限制安裝空間為80×60×50mm。manish saini對該種情況下普通風冷結構的最大散熱量做了實驗研究[4]。采用icepak模擬表明,31×31mm熱擴散銅板的熱阻和16×16mm的銅板均勻加熱時的熱阻相等。實驗方法是以一塊面積為16×16mm、均勻加熱的銅板為熱源,采用普通散熱結構。研究結果表明,當cpu的表面溫度為70℃,周圍空氣溫度為35℃,在80×60×50mm的散熱空間內(nèi),風扇采用頂吹形式時最大散熱量為89.4w,采用側吹形式時最大散熱量為78.2w。根據(jù)該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風扇頂吹時的熱源的最大熱流密度為34.9w/cm2,側吹時熱源的最大熱流密度為30.5w/cm2。
為了使風冷系統(tǒng)適應高熱密度散熱的新要求,熱設計人員通過改變電子元器件的封裝技術和形式、設計新型的風冷裝置使風冷系統(tǒng)具有更廣闊的適用范圍。在改變封裝形式方面,采用基片在上的倒封裝技術制造的倒裝芯片(flip chip)、直接利用印制電路板做基體的球柵列陣(bga)等手段都提高了封裝模塊的散熱性能。在新型風冷裝置的設計上,ralph l.webb,shinnobu yamauchi[5]等人為電腦的cpu設計了一種名為風冷熱虹器的散熱裝置(air-cooled thermosyphon),其結構如圖2所示。該裝置由熱虹吸器和散熱片組成,熱虹吸器的管殼材料為鋁,工質(zhì)為r134a,散熱片的迎風面積為75×90mm(16mm寬)。實驗方法仍是對一塊16×16mm的銅板均勻加熱,實驗結果表明,cpu表面溫度在許可范圍內(nèi)時,銅板最大加熱密度為39w/cm2,即采用該裝置能從cpu上帶走100w的熱量,這是目前報道的散熱能力最大的風冷裝置。該裝置的缺陷是安裝方位只能取豎直方向,因為熱虹吸器內(nèi)沒有芯體,液體只能依靠重力回到加熱表面。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