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
在低壓電網中安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protective device,簡稱為RCD,以下簡稱剩余電流保護器)是防止人身觸電、電氣火災及電氣設備損壞的一種有效的防護措施。世界各國和國際電工委員會通過制訂相應的電氣安裝規程和用電規程在低壓電網中大力推廣使用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
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簡介
中國的剩余電流保護器是從7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并首先在農村低壓電網中推廣應用的,經過80年代到90年代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已形成一個品種完善、規格齊全,符合IEC國際標準的剩余電流保護器的產品系列。在低壓電網的安全保護中,尤其是農村低壓電網的安全保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基本原理
RCD的主要特性如上圖:
其鐵芯包繞了一電氣回路的全部載流導體,在磁芯內產生的磁通在一瞬間都與這些導體電流的算術和有關;在一方向流過的電流假設為正(I1),則在相反方向流過的電流就為負(I2)。
在無故障的正常回路中I1 + I2=0,在磁芯內沒有磁通,線圈內的電動勢為零。接地故障電流Id穿過磁芯流向故障點,但卻經大地或經TN系統的保護線返回電源。
穿過磁芯的諸導體的電流因此不再平衡,電流差在磁芯內產生了磁通。
此電流被稱作“剩余”電流,這一原理也被認作“剩余電流”原理。
在磁芯內產生的變磁通在繞組內感應出一電動勢,這樣就有電流I3流過使脫扣器動作的線圈。如果剩余電流大于能使脫扣器動作的電流值,不論是直接動作的還是經電子繼電器動作的,斷路器就要跳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