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與核電和諧共處的發展模式,為全國核電與地方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了一個樣本,十分可貴。”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說。
在去年11月舉辦的核電·海鹽論壇暨核電建設與地方發展座談會上,230余位業界人士及全國核電建設項目所在地的領導齊聚海鹽,共同剖析海鹽核電和諧發展實例,圍繞不斷創新公眾與核電溝通融合的探索和實踐、促進地方與核電的和諧發展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
“核電建設沒有讓海鹽付出環境污染的代價”
“核電是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不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溫室氣體,在實現減排、減少污染,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方面具有其他能源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長陳海濤說。
自1982年秦山核電基地落戶海鹽至今,核電與海鹽已經相伴走過了31年。據秦山核電基地黨委書記李大寬介紹,截至2012年,秦山核電基地已累計安全發電2236億千瓦時,相當于為國家節約標準煤8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億噸。
現在,秦山核電基地7臺機組年發電約340億千瓦時,相當于少消耗標準煤約1000萬噸,“如果是同等規模的燃煤電廠,那么每年需要消耗15萬節車皮的煤炭。”李大寬說。
11月,浙江省環保廳公布浙江省縣級城市的環境質量,海鹽是全省縣級城市空氣質量最好的3個縣市之一。據悉,去年1至9月,海鹽縣空氣優良率達到97.3%。海鹽縣長章劍說:“海鹽為核電建設付出了很多,但是沒有付出環境污染的代價。”
海鹽人均期望壽命達80歲
核電站輻射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嚴重嗎?據了解,在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以后,國家環保部網站每天公布秦山核電站周邊的監測數據,其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一直處在正常值范圍之內。
“目前,我縣人均期望壽命已達到80歲,超過浙江省平均水平。”章劍說,“秦山等地的癌癥發病率、新生兒畸形率都在正常值以內。”據海鹽縣衛生部門調查,海鹽縣癌癥死亡率現在是千分之二左右,“比周邊縣市略低。”
據章劍介紹,當年從外地來到海鹽建設核電站的核電系統老領導們,退休后絕大多數還安居在海鹽,“他們有的在北京有房子,在海鹽也有房子,但是他們幾乎長期居住在海鹽。縣長說的話,老百姓也不一定相信,但秦山核電站的老總們都住在海鹽,足以說明,他們對核電的安全、對海鹽的環境充滿信心。我覺得他們的態度更具有風向標的意義。”
海鹽與核電互助共融
海鹽是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的誕生地。李大寬認為:“海鹽縣在支持秦山核電建設和發展上,不遺余力地為我們提供了政策保障、資源保障、生活保障等,在核電生活區建設、員工子女就學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
當然,核電作為海鹽現在最大的經濟體,對海鹽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據了解,2012年,海鹽縣地區生產總值301億元,其中核電79.66億元,占了26.46%。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2.33億元,其中核電企業入庫5.24億元,占了23.47%。
李大寬特別強調,海鹽“中國核電城”的快速發展和取得的成績,是核電與海鹽深化合作、優勢互補的經典范例。“目前,‘中國核電城’已吸引近70家企業入駐,產值已達到了40億元,這不僅為秦山核電提供了強大的后援支持力量,更是推進海鹽地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搭建海鹽產業、技術、人才優勢的重要平臺。”
“正因為有核電的貢獻,這些年海鹽經濟蓬勃發展,多次躋身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百強縣行列。”章劍表示,海鹽與核電互助共融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未來的路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