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57
100 多名癌癥患者——包括胰腺癌、乳腺癌、肝癌和腦腫瘤——參與到了使用算法發現的一種新藥 BPM 31510 的臨床試驗中。

BPM 31510 的故事開始于從 1000 多位病人的健康組織和癌組織樣本中提取生物數據。然后這些數據被交由人工智能算法進行處理,這些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分析并建議了可能的藥物治療方法。我們基本上顛倒了做醫療科學研究的方法。研發 BPM 31510 的波士頓制藥創業公司 Berg 的 38 歲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Niven R Narain 說,不再使用先入為主的假設指導我們的實驗和生成特定類型的數據,而是讓患者的生物數據指導我們進行假設。
據 Narain 說,開發一種有效的抗癌藥物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制藥公司完成研發和生產的花費的費用高達 26 億美元,時間成本為 12 到 14 年。最后進入臨床試驗的抗癌藥中只有百分之一被證明有效。價格昂貴而且開發過程也長得不可原諒,Narain 說,「要是在其它任何行業,我們就會全都失業。
在 Narain 看來,問題出在制藥公司開發抗癌藥物的方法上。科學家首先想出一種假設,比如說,一種特定的異常蛋白質是造成某種特定類型的癌癥的原因。他說,然后制藥公司測試這個假設,從數百萬種化合物中篩選這種目標蛋白質的,尋找其中可能發生化學反應和成為潛在藥物的少數幾種。這是這種研究方法教科書式的描述。這個過程被 Narain 稱為「命中和錯失(hit-and-miss),是一種飛鏢盤式的治療疾病的方法。他相信他能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在時間和金錢成本降低一半的情況下做到更好。
Berg 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Niven R Narain
BPM 31510 是一種使用在細胞代謝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酶制成的化合物,也是 Berg 的人工智能建議的第一種治療藥物。這種藥物的開發實際上開始于 2009 年,那時該創業公司從全美國的各種醫學院購買了 1000 多個患者的癌組織樣本。這些樣本包含 40 多種不同的癌細胞——多種類型的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腎癌、肺癌、腦癌——另外還有提取自相同患者的健康組織樣本。
Narain 并不想將他的研究限制在一種癌癥上。相反,他想要開發一個能夠看到不同癌癥的共性的模型。Berg 的研究者使用這些樣本進行了體外細胞培養,讓他們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實驗。為了模擬細胞在人體中體驗到的微環境,他們在不同水平的糖分和氧分的皮氏培養皿中培養這些細胞,并通過持續鑒定和檢測它們產生的脂質、代謝物、蛋白質和酶來追蹤它們的演化。「我們當時是在檢測數據是怎么隨環境發生改變的,Narain 說,除了基因組信息之外,我們在單個組織樣本中有 14 萬億個數據點。
這種生物數據的洪流幫助 Berg 的科學家在前所未有的細節上測繪了發生在細胞中的分子反應的級聯過程——從基因到蛋白質到脂質和代謝物。然后他們使用人工智能比較了健康細胞和病變細胞的數據。(人工)處理所有那些數據是不可能的,甚至不可能從邏輯的角度上理解它。Narain 說,你需要使用人工智能來尋找正常細胞演化過程是如何被打斷的、這會怎樣導致疾病以及潛在的治療方法是什么。很多人說,這不是開發藥物的方式。我對此的答案是:確實如此,因為這才是應有的藥物開發方式。
25 歲時, Niven R Narain 得出了「由假設驅動的科學是有缺陷的」的結論,那時他是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的一位腫瘤學家。2003 年 7 月 22 日,他使用皮式培養皿中的黑素瘤細胞進行了一次實驗。他使用一種包含 CoQ10 的藥膏對其進行了處理,CoQ10 是一種位于線粒體——細胞的能量源——中的酶。讓他驚訝的是,到第二天皮式培養皿中幾乎所有的癌細胞都死了。之后他在患有黑素瘤的小鼠身上重復了這一實驗。30 天后,腫瘤平均縮小的 55%。但是 Narain 對這一過程發生的原因毫無頭緒。
那是在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完成的兩年后,Narain 說,當時人們相信癌癥主要是由基因驅動的。在基因組測序之后,大多數人相信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對癌癥負責的基因,調節它們,然后治愈大部分癌癥。Narain 那時已經成為了米勒醫學院皮膚腫瘤學和療法研究的研究助理,在華人研究者 Sung 「Bob」 Hsia 的指導下工作;Hsia 曾與維生素 K 和雌激素的共同發現者、諾貝爾獎得主 Edward Doisy 共事過。
那時候 Hsia 已近 80 歲了,Narain 回憶道,他會說:『我沒掌握這些新的基因技術,但不要忘記生物化學是人體的基礎。這就是健康延續或疾病發作研究的終點。』Narain 沒有忘記這些話。他與那些認為基因組是所有醫學問題的答案的科學家爭論。在 Narain 看來,基因組只是涉及到蛋白質、代謝產物和細胞脂質研究的更大化學反應式的一部分。
當 Narain 將他的實驗結果告訴研究了幾十年 CoQ10 的 Hsia 時,他的這位導師反駁道:這種有脂質、酶和線粒體組織的東西不可能能夠殺死癌細胞,尤其是黑素瘤。你搞砸了這個實驗。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