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118
智能制造,隨著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而名聲大振。然而各方的理解差異性很大。
智能,本質是一切生命系統對自然規律的感應、認知與運用。人的智能是各種智能的最高代表。這是人類一種深刻的本質。而各種人造系統(如機器、設備)中凡是具有模仿、拓展甚至超越人類部分智能的能力,都可以稱之為智能系統。諸如智能生產、智能設備、智能產品、智能材料、智能硬件等“智能XX”,都屬于智能系統中的一個子集。
智能制造不同于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的歷史,最早源于機器與人的關系。早期機器的功能表現不能遂人愿,人很難掌控機器的全部狀態情況。而在機器不智能的時代,只能靠人的智能來彌補。
早期的“智能制造”是上個世紀90年所形成的“智能制造系統”的概念,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更簡單地被稱為“專家系統”。這是1980s年代末信息領域人工智能(AI)二度興起時的產物。
這個定義是基于AI的,從當時工業界的角度來看,與制造業沒無太多的結合點。在那個時候AI界人士所期待的“智能”,是由“智能體(Agent)”(也譯作“智能代理”)來實現的。除了名詞上的高度類似,實際上,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智能制造系統”的內涵,與今天“智能制造”的內涵,無論在智能的含義、制造的范疇、資源的集成與分享、數據的體量上,都有了明顯的區別。
例如當下普遍談及的“智能”,可以界定為是工業智能、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種類的智能的總和,具有普適意義。基于信息科學產生的人工智能,并不能代表基于工業技術產生的工業智能,也不能代表二者跨界融合所產生的CPS智能。真正在工業界得到廣泛應用并且數百年以來一直在支撐工業發展的,是工業智能。
因此智能制造,其智能含義與早期的人工智能AI,有一定聯系,但也有明顯的界限,不能簡單交叉或者等同。
智能系統的“二十字箴言”
智能制造,離不開對各式各樣的智能系統的構建,從智能產品到智能產線,從智能物流到智能服務,從智能組織到智能企業。
類比于人腦的認知能力和決策過程,智能系統具備五個明顯的步驟:狀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和學習提升。中航工業集團專家群體總結了五大特征前16個字,筆者補充了后4個字,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可以作為識別智能系統特征的“二十字箴言”。
圖1 智能系統的五大特征
智能制造“20字箴言”最大限度地統合了所有的智能系統,也清晰地劃出了一個邊界,那就是,智能不僅僅是來源于信息領域的人工智能,也包括了來源于工業領域的工業智能和其它類型的智能。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