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43
在人人手里至少一部智能手機、家家都在添置智能家居以及不斷被人工智能的進步所震撼的當下,或許很多人不會意識到,這些的背后驅動力其實都是軟件。硅谷資深投資人馬克·安德森早就發出這樣的預言:軟件正在吃掉世界。但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相混合的時代,軟件是如何一步步改變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乃至人工智能的產業邏輯?
iPhone真正改變的是全球軟件行業
在安德森振臂高呼那句口號之前,2007年10月,蘋果公司做出一個當時看起來無足輕重、卻堪比發布iPhone同樣偉大的決定:蘋果承諾將向所有第三方軟件開發者發布軟件開發工具,讓所有第三方開發者可以開發類似于蘋果原生應用的應用程序。
然而在2007年第一部iPhone發布時,喬布斯還很看不上第三方應用。在他來看,只有蘋果公司自己研發的應用程序才能稱之為「桌面級」的應用程序,第三方應用開發者當然可以為蘋果開發應用程序,不過必須按照HTML和javasript的標準。換句話說,喬布斯只想讓第三方開發者們為iPhone開發小工具,而非原生應用。
彼時,微軟的Windows Mobile以及Palm、諾基亞的不同手機平臺上都有一定規模的應用程序商店。但這些應用商店普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盜版橫行導致開發者高價售賣應用。
以Windows Mobile平臺為例,一款可提供天氣預報和航班信息的時鐘應用售價75美元。售價如此之高的原因就在于盜版橫行,平臺運營方沒有一套完善政策約束用戶的盜版行為,開發者只能自力更生——以高價維持收入,抵消來自盜版的壓力。
其次,為了抑制盜版,部分手機平臺提升了應用開發難度,使得整個應用開發發布流程復雜,開發者積極性受到影響。比如諾基亞的Symbian系統,諾基亞為了保證應用程序運行的穩定性,采取微內核架構、嚴格控制內存泄漏、搶占式多任務調度等措施約束第三方開發者,同時,Symbian應用程序基于C開發,對開發者的技術要求很高,高門檻把大量開發者拒之門外。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