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36
發動機溫度傳感器電壓為48屬于正常,超過屬于過熱。
傳感器(英文名稱:transducer/sensor)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傳感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通常根據其基本感知功能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類。
10V
傳感器(英文名稱:transducer/sensor)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傳感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通常根據其基本感知功能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類。
5v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溫度傳感器
語音
編輯
鎖定
討論
上傳視頻
上傳視頻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溫度傳感器(temperature transducer)是指能感受溫度并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是溫度測量儀表的核心部分,品種繁多。按測量方式可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按照傳感器材料及電子元件特性分為熱電阻和熱電偶兩類。
中文名
溫度傳感器
外文名
temperature transducer
開始時間
17世紀初
主要類型
熱電偶、熱敏電阻等
目錄
1
主要分類
?
接觸式
?
非接觸式
2
工作原理
?
電阻傳感
?
熱電偶傳感
3
挑選方法
4
選用注意
5
檢定裝置
6
安裝使用
7
發展狀況
8
主要用途
9
應用領域
溫度傳感器主要分類
編輯
語音
溫度傳感器接觸式
接觸式溫度傳感器的檢測部分與被測對象有良好的接觸,又稱溫度計。
溫度計通過傳導或對流達到熱平衡,從而使溫度計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測對象的溫度。一般測量精度較高。在一定的測溫范圍內,溫度計也可測量物體內部的溫度分布。但對于運動體、小目標或熱容量很小的對象則會產生較大的測量誤差,常用的溫度計有雙金屬溫度計、玻璃液體溫度計、壓力式溫度計、電阻溫度計、熱敏電阻和溫差電偶等。它們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商業等部門。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常使用這些溫度計。隨著低溫技術在國防工程、空間技術、冶金、電子、食品、醫藥和石油化工等部門的廣泛應用和超導技術的研究,測量120K以下溫度的低溫溫度計得到了發展,如低溫氣體溫度計、蒸汽壓溫度計、聲學溫度計、順磁鹽溫度計、量子溫度計、低溫熱電阻和低溫溫差電偶等。低溫溫度計要求感溫元件體積小、準確度高、復現性和穩定性好。利用多孔高硅氧玻璃滲碳燒結而成的滲碳玻璃熱電阻就是低溫溫度計的一種感溫元件,可用于測量1.6~300K范圍內的溫度。
溫度傳感器非接觸式
它的敏感元件與被測對象互不接觸,又稱非接觸式測溫儀表。這種儀表可用來測量運動物體、小目標和熱容量小或溫度變化迅速(瞬變)對象的表面溫度,也可用于測量溫度場的溫度分布。
最常用的非接觸式測溫儀表基于黑體輻射的基本定律,稱為輻射測溫儀表。輻射測溫法包括亮度法(見光學高溫計)、輻射法(見輻射高溫計)和比色法(見比色溫度計)。各類輻射測溫方法只能測出對應的光度溫度、輻射溫度或比色溫度。只有對黑體(吸收全部輻射并不反射光的物體)所測溫度才是真實溫度。如欲測定物體的真實溫度,則必須進行材料表面發射率的修正。而材料表面發射率不僅取決于溫度和波長,而且還與表面狀態、涂膜和微觀組織等有關,因此很難精確測量。在自動化生產中往往需要利用輻射測溫法來測量或控制某些物體的表面溫度,如冶金中的鋼帶軋制溫度、軋輥溫度、鍛件溫度和各種熔融金屬在冶煉爐或坩堝中的溫度。在這些具體情況下,物體表面發射率的測量是相當困難的。對于固體表面溫度自動測量和控制,可以采用附加的反射鏡使與被測表面一起組成黑體空腔。附加輻射的影響能提高被測表面的有效輻射和有效發射系數。利用有效發射系數通過儀表對實測溫度進行相應的修正,最終可得到被測表面的真實溫度。最為典型的附加反射鏡是半球反射鏡。球中心附近被測表面的漫射輻射能受半球鏡反射回到表面而形成附加輻射,從而提高有效發射系數式中ε為材料表面發射率,ρ為反射鏡的反射率。至于氣體和液體介質真實溫度的輻射測量,則可以用插入耐熱材料管至一定深度以形成黑體空腔的方法。通過計算求出與介質達到熱平衡后的圓筒空腔的有效發射系數。在自動測量和控制中就可以用此值對所測腔底溫度(即介質溫度)進行修正而得到介質的真實溫度。
非接觸測溫優點:測量上限不受感溫元件耐溫程度的限制,因而對最高可測溫度原則上沒有限制。對于1800℃以上的高溫,主要采用非接觸測溫方法。隨著紅外技術的發展,輻射測溫 逐漸由可見光向紅外線擴展,700℃以下直至常溫都已采用,且分辨率很高。
溫度傳感器工作原理
編輯
語音
金屬膨脹原理設計的傳感器金屬在環境溫度變化后會產生一個相應的延伸,因此傳感器可以以不同方式對這種反應進行信號轉換。雙金屬片式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
雙金屬片由兩片不同膨脹系數的金屬貼在一起而組成,隨著溫度變化,材料A比另外一種金屬膨脹程度要高,引起金屬片彎曲。彎曲的曲率可以轉換成一個輸出信號。雙金屬桿和金屬管傳感器隨著溫度升高,金屬管(材料A)長度增加,而不膨脹鋼桿(金屬B)的長度并不增加,這樣由于位置的改變,金屬管的線性膨脹就可以進行傳遞。反過來,這種線性膨脹可以轉換成一個輸出信號。液體和氣體的變形曲線設計的傳感器在溫度變化時,液體和氣體同樣會相應產生體積的變化。多種類型的結構可以把這種膨脹的變化轉換成位置的變化,這樣產生位置的變化輸出(電位計、感應偏差、擋流板等等)。
溫度傳感器電阻傳感
金屬隨著溫度變化,其電阻值也發生變化。對于不同金屬來說,溫度每變化一度,電阻值變化是不同的,而電阻值又可以直接作為輸出信號。電阻共有兩種變化類型正溫度系數溫度升高=阻值增加溫度降低=阻值減少負溫度系數溫度升高=阻值減少
熱電阻
溫度降低=阻值增加
溫度傳感器熱電偶傳感
熱電偶由兩個不同材料的金屬線組成,在末端焊接在一起。再測出不加熱部位的環境溫度,就可以準確知道加熱點的溫度。由于它必須有兩種不同材質的導體,所以稱之為熱電偶。不同材質做出的熱電偶使用于不同的溫度范圍,它們的靈敏度也各不相同。熱電偶的靈敏度是指加熱點溫度變化1℃時,輸出電位差的變化量。對于大多數金屬材料支撐的熱電偶而言,這個數值大約在5~40微伏/℃之間。
[1]
熱電偶
由于熱電偶溫度傳感器的靈敏度與材料的粗細無關,用非常細的材料也能夠做成溫度傳感器。也由于制作熱電偶的金屬材料具有很好的延展性,這種細微的測溫元件有極高的響應速度,可以測量快速變化的過程。
溫度傳感器挑選方法
編輯
語音
如果要進行可靠的溫度測量,首先就需要選擇正確的溫度儀表,也就是溫度傳感器。其中熱電偶、熱敏電阻、鉑電阻(RTD)和溫度IC都是測試中最常用的溫度傳感器。以下是對熱電偶和熱敏電阻兩種溫度儀表的特點介紹。1、熱電偶
熱電偶是溫度測量中最常用的溫度傳感器。其主要好處是寬溫度范圍和適應各種大氣環境,而且結實、價低,無需供電,也是最便宜的。熱電偶由在一端連接的兩條不同金屬線(金屬A和金屬B)構成,當熱電偶一端受熱時,熱電偶電路中就有電勢差。可用測量的電勢差來計算溫度。不過,電壓和溫度間是非線性關系,溫度由于電壓和溫度是非線性關系,因此需要為參考溫度(Tref)作第二次測量,并利用測試設備軟件或硬件在儀器內部處理電壓-溫度變換,以最終獲得熱偶溫度(Tx)。AgilentA和A數據采集器均有內置的測量了運算能力。簡而言之,熱電偶是最簡單和最通用的溫度傳感器,但熱電偶并不適合高精度的的測量和應用。2、熱敏電阻
溫度傳感器(圖6)
熱敏電阻是用半導體材料, 大多為負溫度系數,即阻值隨溫度增加而降低。溫度變化會造成大的阻值改變,因此它是最靈敏的溫度傳感器。但熱敏電阻的線性度極差,并且與生產工藝有很大關系。制造商給不出標準化的熱敏電阻曲線。熱敏電阻體積非常小,對溫度變化的響應也快。但熱敏電阻需要使用電流源,小尺寸也使它對自熱誤差極為敏感。熱敏電阻在兩條線上測量的是絕對溫度, 有較好的精度,但它比熱偶貴, 可測溫度范圍也小于熱偶。一種常用熱敏電阻在25℃時的阻值為5kΩ,每1℃的溫度改變造成200Ω的電阻變化。注意10Ω的引線電阻僅造成可忽略的 0.05℃誤差。它非常適合需要進行快速和靈敏溫度測量的電流控制應用。尺寸小對于有空間要求的應用是有利的,但必須注意防止自熱誤差。熱敏電阻還有其自身的測量技巧。熱敏電阻體積小是優點,它能很快穩定,不會造成熱負載。不過也因此很不結實,大電流會造成自熱。由于熱敏電阻是一種電阻性器件,任何電流源都會在其上因功率而造成發熱。功率等于電流平方與電阻的積。因此要使用小的電流源。如果熱敏電阻暴露在高熱中,將導致永久性的損壞。通過對兩種溫度儀表的介紹,希望對大家工作學習有所幫助。
溫度傳感器選用注意
編輯
語音
溫度傳感器(圖7)
1、被測對象的溫度是否需記錄、報警和自動控制,是否需要遠距離測量和傳送;2、測溫范圍的大小和精度要求;3、測溫元件大小是否適當;4、在被測對象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場合,測溫元件的滯后能否適應測溫要求;5、被測對象的環境條件對測溫元件是否有損害;6、價格如保,使用是否方便。
溫度傳感器檢定裝置
編輯
語音
溫度傳感器檢定規程:
溫度傳感器(圖8)
1、《JJG229-2010工業鉑、銅熱電阻檢定規程》2、《JJG833-2007標準組鉑銠10-鉑熱電偶檢定規程》3、《JJG141-2000工作用貴金屬熱電偶檢定規程》4、《JJG351-1996工作用廉金屬熱電偶檢定規程》5、《JJG368-2000工作用銅-銅鎳熱電偶檢定規程》溫度傳感器檢定標準技術及指標:1、測量準確度:0.01級;分辨率0.1uV和0.1mΩ;2、掃描開關寄生電勢:≤0.4μV;
溫度傳感器(圖9)
3、溫度范圍: 水槽:(室溫+5~95)℃ 油槽:(95 ~ 300)℃ 低溫恒溫槽:(-80 ~ 100)℃ 高溫爐:(300~1200)℃;4、控溫穩定度:優于0.01℃/10min(油槽、水槽、低溫恒溫槽);0.2℃/min(管式檢定爐);5、總不確定度:熱電偶檢定,測量不確定度優于0.7℃,重復性誤差<0.25℃;熱電阻檢定測量不確定度優于50mk,重復性誤差<10mk;6、檢定數量:一次可同時檢熱電偶(1-8)支,一次可同時檢同線制熱電阻(1-7)支;7、工作電源:AC220V±10%,50Hz,并有良好保護接地;8、高溫爐功率:約2KW;9、恒溫槽功率:約2KW;10、微機測控系統功率:<500。溫度傳感器檢定裝置功能和特點:1、檢定K、E、J、N、B、S、R、T等多種型號的工作用熱電偶;
溫度傳感器(圖10)
2、檢定Pt100、Pt10、Cu50、Cu100等各種工作用熱電阻,玻璃液體溫度計、壓力式溫度計、雙金屬溫度計;3、多路低電勢自動轉換開關,寄生電勢≤0.4μV;4、控制1-4臺高溫爐;5、溫場測試:可進行檢定爐、油槽、水槽、低溫恒溫槽的溫場測試;6、線制轉換:可進行二線制、三線制、四線制電阻檢定;7、軟件具有比對實驗、重復性實驗、溫場實驗等相關實驗功能;8、在Windows2000/XP以上平臺,全中文界面,標準Windows操作系統,方便快捷。可實現:1)設備自檢、查線;2)屏幕顯示并保存控溫曲線≤0.4μV;3)檢測數據自動采集;4)自動生成符合要求的檢定記錄;5)自動保存檢定結果,且不可人工更改;6)查詢各種熱電偶、熱電阻分度表及其它幫助;7)熱電偶、熱電阻所有歷史檢定數據、控溫曲線查詢 統計及計量的智能化管理功能。
溫度傳感器安裝使用
編輯
語音
溫度傳感器在安裝和使用時,應當注意以下事項方可保證最佳測量效果:1、安裝不當引入的誤差
溫度傳感器(圖11)
如熱電偶安裝的位置及插入深度不能反映爐膛的真實溫度等,換句話說,熱電偶不應裝在太靠近門和加熱的地方,插入的深度至少應為保護管直徑的8~10倍;熱電偶的保護套管與壁間的間隔未填絕熱物質致使爐內熱溢出或冷空氣侵入,因此熱電偶保護管和爐壁孔之間的空隙應用耐火泥或石棉繩等絕熱物質堵塞以免冷熱空氣對流而影響測溫的準確性;熱電偶冷端太靠近爐體使溫度超過100℃;熱電偶的安裝應盡可能避開強磁場和強電場,所以不應把熱電偶和動力電纜線裝在同一根導管內以免引入干擾造成誤差;熱電偶不能安裝在被測介質很少流動的區域內,當用熱電偶測量管內氣體溫度時,必須使熱電偶逆著流速方向安裝,而且充分與氣體接觸。2、絕緣變差而引入的誤差如熱電偶絕緣了,保護管和拉線板污垢或鹽渣過多致使熱電偶極間與爐壁間絕緣不良,在高溫下更為嚴重,這不僅會引起熱電勢的損耗而且還會引入干擾,由此引起的誤差有時可達上百度。3、熱惰性引入的誤差
溫度傳感器(圖12)
由于熱電偶的熱惰性使儀表的指示值落后于被測溫度的變化,在進行快速測量時這種影響尤為突出。所以應盡可能采用熱電極較細、保護管直徑較小的熱電偶。測溫環境許可時,甚至可將保護管取去。由于存在測量滯后,用熱電偶檢測出的溫度波動的振幅較爐溫波動的振幅小。測量滯后越大,熱電偶波動的振幅就越小,與實際爐溫的差別也就越大。當用時間常數大的熱電偶測溫或控溫時,儀表顯示的溫度雖然波動很小,但實際爐溫的波動可能很大。為了準確的測量溫度,應當選擇時間常數小的熱電偶。時間常數與傳熱系數成反比,與熱電偶熱端的直徑、材料的密度及比熱成正比,如要減小時間常數,除增加傳熱系數以外,最有效的辦法是盡量減小熱端的尺寸。使用中,通常采用導熱性能好的材料,管壁薄、內徑小的保護套管。在較精密的溫度測量中,使用無保護套管的裸絲熱電偶,但熱電偶容易損壞,應及時校正及更換。4、熱阻誤差高溫時,如保護管上有一層煤灰,塵埃附在上面,則熱阻增加,阻礙熱的傳導,這時溫度示值比被測溫度的真值低。因此,應保持熱電偶保護管外部的清潔,以減小誤差。
溫度傳感器發展狀況
編輯
語音
溫度傳感器(圖13)
近年來,我國工業現代化的進程和電子信息產業連續的高速增長,帶動了傳感器市場的快速上升。溫度傳感器作為傳感器中的重要一類,占整個傳感器總需求量的40%以上。溫度傳感器是利用NTC的阻值隨溫度變化的特性,將非電學的物理量轉換為電學量,從而可以進行溫度精確測量與自動控制的半導體器件。溫度傳感器用途十分廣闊,可用作溫度測量與控制、溫度補償、流速、流量和風速測定、液位指示、溫度測量、紫外光和紅外光測量、微波功率測量等而被廣泛的應用于彩電、電腦彩色顯示器、切換式電源、熱水器、電冰箱、廚房設備、空調、汽車等領域。近年來汽車電子、消費電子行業的快速增長帶動了我國溫度傳感器需求的快速增長。
溫度傳感器主要用途
編輯
語音
溫度是表征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是工農業生產過程中一個很重要而普遍的測量參數。溫度的測量及控制對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能源、生產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溫度測量的普遍性,溫度傳感器的數量在各種傳感器中居首位,約占50%。溫度傳感器是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而改變某種特性來間接測量的。不少材料、元件的特性都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能作溫度傳感器的材料相當多。溫度傳感器隨溫度而引起物理參數變化的有:膨脹、電阻、電容、而電動勢、磁性能、頻率、光學特性及熱噪聲等等。隨著生產的發展,新型溫度傳感器還會不斷涌現。由于工農業生產中溫度測量的范圍極寬,從零下幾百度到零上幾千度,而各種材料做成的溫度傳感器只能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使用。溫度傳感器與被測介質的接觸方式分為兩大類:接觸式和非接觸式。接觸式溫度傳感器需要與被測介質保持熱接觸,使兩者進行充分的熱交換而達到同一溫度。這一類傳感器主要有電阻式、熱電偶、PN結溫度傳感器等。非接觸式溫度傳感器無需與被測介質接觸,而是通過被測介質的熱輻射或對流傳到溫度傳感器,以達到測溫的目的。這一類傳感器主要有紅外測溫傳感器。這種測溫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可以測量運動狀態物質的溫度(如慢速行使的火車的軸承溫度,旋轉著的水泥窯的溫度)及熱容量小的物體(如集成電路中的溫度分布)。
溫度傳感器應用領域
編輯
語音
溫度傳感器
[2]
是最早開發,應用最廣的一類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的市場份額大大超過了其他的傳感器。從17世紀初人們開始利用溫度進行測量。在半導體技術的支持下,本世紀相繼 開發了半導體熱電偶傳感器、PN結溫度傳感器和集成溫度傳感器。兩種不同材質的導體,如在某點互相連接在一起,對這個連接點加熱,在它們不加熱的部位就會出現電位差。這個電位差的數值與不加熱部位測量點的溫度有關,和這兩種導體的材質有關。這種現象可以在很寬的溫度范圍內出現,如果精確測量這個電位差,再測出不 加熱部位的環境溫度,就可以準確知道加熱點的溫度。由于它必須有兩種不同材質的導體,所以稱之為“熱電偶”。不同材質做出的熱電偶使用于不同的溫度范圍,它們的靈敏度 也各不相同。熱電偶傳感器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陷,它靈敏度比較低,容易受到環境干擾信號的影響,也容易受到前置放大器溫度漂移的影響,因此不適合測量微小的溫度變化。由于熱電偶 溫度傳感器的靈敏度與材料的粗細無關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解讀詞條背后的知識
查看全部
押鏢人
真誠對人,誠信做事。讓養車更簡單。
冷卻液溫度傳感器的作用及故障現象 ONE
作為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感器是為發動機模塊ECM提供各種重要信息的信號輸入端,如果傳感器出現異常或失效等故障,ECM將無法接收或接收到錯誤的信息而對發動機的控制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對電控發動機的傳感器進行正確的故障診斷意義重大。下面我們會重點介紹電控汽油發動...
2020-06-131
麥科信Micsig
深圳麥科信儀器官方帳號
汽車冷卻液溫度傳感器信號汽修示波器測量
發動機冷卻液溫度傳感器又稱為水溫傳感器,其傳感器器件一般是安裝在發動機缸體、缸蓋的水套或者節溫器內并伸入水套中。冷卻液溫度傳感器其作用是用于檢測發動機冷卻液的溫度,發動機電子控制元件ECU根據該信號對噴射時間、點火時刻、怠速轉速等進行相應的調節,同時也會作為其他控制系統如控...
2021-01-111
創作者3957
深圳唯修匯科技有限公司
空調溫度傳感器可以隨便替換?聽聽專家怎么說
無論是家用空調還是中央空調,空調溫度傳感器都是非常關鍵的部件,空調機組的很多軟性故障,都是由溫度傳感器導致。了解空調溫度傳感器對空調維修非常重要,空調溫度傳感器的關鍵問題解釋如下:空調溫度傳感器實際是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溫度高阻值小,溫度低阻值高。不同品牌的空調采用的溫度傳...
2018-08-220
科技知訊匯
記錄互聯網的點點滴滴
關于溫度傳感器,你知道哪些屬于溫度傳感器嗎?
溫度傳感器對于環境溫度的測量非常準確,廣泛應用于農業、工業、車間、庫房等場所。對于溫度傳感器的種類非常多,不同的感溫元件不同的型號,可以從廠家產品手冊中獲知,下面將溫度傳感器的類型簡介如下:通過感溫元件來分類可以大致分成鉑熱電阻溫度傳感器、熱電偶溫度傳感器、熱敏電阻溫度傳感...
2020-03-130
電子設計圈
專注高科技領域傳統PR、Social Media十余年
艾邁斯半導體創新推出全球最高精度的數字溫度傳感器
· AS6221是一套完整的溫度傳感器系統,測量精度可達±0.09°C,性能優于市場上同類的數字溫度傳感器芯片· 借助該傳感器,健康狀態監測產品能夠實現更精準的人體/皮膚溫度測量性能· 采用微型封裝,尺寸僅為1.5mm x 1mm·...
2020-12-030
參考資料
1.
傳感器設計原理
.西伯爾[引用日期2013-10-24]
2.
溫度傳感器在傳感器中的應用
.溫度傳感器[引用日期2013-06-07]
溫度傳感器被人們稱為溫度探頭或探針等,相對其它傳感器,它的應用范圍更為廣泛,所以它在市場中有著較大的市場份額。大家對溫度傳感器的結構特點及應用領域都有所了解嗎,接下來皮卡中國小編就來具體介紹一下。
溫度傳感器定義
溫度傳感器是指能感受溫度并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是溫度測量儀表的核心部分,品種繁多。溫度傳感器對于環境溫度的測量非常準確,廣泛應用于農業、工業、車間、庫房等領域。原文地址:
溫度傳感器發展歷史
公元1600年,伽利略研制出氣體溫度計。一百年后,研制成究竟溫度計和水銀溫度計。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發展的需要,相繼研制出金屬絲電阻、溫差電動勢元件、雙金屬式溫度傳感器。1950年以后,相繼研發制成半導體熱敏電阻器。最近,隨著原材料、加工技術的飛速發展、又陸續研制出各種類型的溫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分類
按測量方式可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
1、接觸式
接觸式溫度傳感器的檢測部分與被測對象有良好的接觸,又稱溫度計。
溫度計通過傳導或對流達到熱平衡,從而使溫度計的示值能直接表示被測對象的溫度。
一般測量精度較高。在一定的測溫范圍內,溫度計也可測量物體內部的溫度分布。但對于運動體、小目標或熱容量很小的對象則會產生較大的測量誤差,常用的溫度計有雙金屬溫度計、玻璃液體溫度計、壓力式溫度計、電阻溫度計、熱敏電阻和溫差電偶等。它們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商業等部門。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常使用這些溫度計。
2、非接觸式
它的敏感元件與被測對象互不接觸,又稱非接觸式測溫儀表。這種儀表可用來測量運動物體、小目標和熱容量小或溫度變化迅速(瞬變)對象的表面溫度,也可用于測量溫度場的溫度分布。
最常用的非接觸式測溫儀表基于黑體輻射的基本定律,稱為輻射測溫儀表。各類輻射測溫方法只能測出對應的光度溫度、輻射溫度或比色溫度。只有對黑體(吸收全部輻射并不反射光的物體)所測溫度才是真實溫度。如欲測定物體的真實溫度,則必須進行材料表面發射率的修正。而材料表面發射率不僅取決于溫度和波長,而且還與表面狀態、涂膜和微觀組織等有關,因此很難精確測量。
非接觸式溫度傳感器的優點是測量上限不受感溫元件耐溫程度的限制,因而對最高可測溫度原則上沒有限制。
按照傳感器材料及電子元件特性分為熱電阻和熱電偶兩類。
1、熱電阻
熱敏電阻是用半導體材料, 大多為負溫度系數,即阻值隨溫度增加而降低。
溫度變化會造成大的阻值改變,因此它是最靈敏的溫度傳感器。但熱敏電阻的線性度極差,并且與生產工藝有很大關系。
熱敏電阻還有其自身的測量技巧。熱敏電阻體積小是優點,它能很快穩定,不會造成熱負載。不過也因此很不結實,大電流會造成自熱。由于熱敏電阻是一種電阻性器件,任何電流源都會在其上因功率而造成發熱。功率等于電流平方與電阻的積。因此要使用小的電流源。如果熱敏電阻暴露在高熱中,將導致永久性的損壞。
2、熱電偶
熱電偶是溫度測量中最常用的溫度傳感器。其主要好處是寬溫度范圍和適應各種大氣環境,而且結實、價低,無需供電,也是最便宜的。電偶是最簡單和最通用的溫度傳感器,但熱電偶并不適合高精度的的測量和應用。
按照溫度傳感器輸出信號的模式,可大致劃分為三大類:數字式溫度傳感器、邏輯輸出溫度傳感器、模擬式溫度傳感器。
1、數字式溫度傳感器
它采用硅工藝生產的數字式溫度傳感器,其采用PTAT結構,這種半導體結構具有精確的,與溫度相關的良好輸出特性。
2、邏輯輸出溫度傳感器
在許多應用中,我們并不需要嚴格測量溫度值,只關心溫度是否超出了一個設定范圍,一旦溫度超出所規定的范圍,則發出報警信號,啟動或關閉風扇、空調、加熱器或其它控制設備,此時可選用邏輯輸出式溫度傳感器
3、模擬式溫度傳感器
模擬溫度傳感器,如熱電偶、熱敏電阻和RTDS對溫度的監控,在一些溫度范圍內線性不好,需要進行冷端補償或引線補償;熱慣性大,響應時間慢。集成模擬溫度傳感器與之相比,具有靈敏度高、線性度好、響應速度快等優點,而且它還將驅動電路、信號處理電路以及必要的邏輯控制電路集成在單片IC上,有實際尺寸小、使用方便等優點。常見的模擬溫度傳感器有LM3911、LM335、LM45、AD電壓輸出型、AD590電流輸出型。
溫度傳感器工作原理1、熱電偶傳感器哦工作原理
當有兩種不同的導體和半導體A和B組成一個回路,其兩端相互連接時,只要兩結點處的溫度不同,一端溫度為T,稱為工作端或熱端,另一端溫度為TO,稱為自由端或冷端,則回路中就有電流產生,即回路中存在的電動勢稱為熱電動勢。這種由于溫度不同而產生電動勢的現象稱為塞貝克效應。與塞貝克有關的效應有兩個:其一,當有電流流過兩個不同導體的連接處時,此處便吸收或放出熱量(取決于電流的方向),稱為珀爾帖效應;其二,當有電流流過存在溫度梯度的導體時,導體吸收或放出熱量(取決于電流相對于溫度梯度的方向),稱為湯姆遜效應。兩種不同導體或半導體的組合稱為熱電偶。
2、電阻傳感器工作原理
導體的電阻值隨溫度變化而改變,通過測量其阻值推算出被測物體的溫度,利用此原理構成的傳感器就是電阻溫度傳感器,這種傳感器主要用于-200—500℃溫度范圍內的溫度測量。純金屬是熱電阻的主要制造材料,熱電阻的材料應具有以下特性:
(1)、電阻溫度系數要大而且穩定,電阻值與溫度之間應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電阻率高,熱容量小,反應速度快。
(3)、材料的復現性和工藝性好,價格低。
(4)、在測溫范圍內化學物理特性穩定。
目前,在工業中應用最廣的鉑和銅,并已制作成標準測溫熱電阻。3、紅外溫度傳感器
在自然界中,當物體的溫度高于絕對零度時,由于它內部熱運動的存在,就會不斷地向四周輻射電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0.75~100μm的紅外線,紅外溫度傳感器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
4、數字式溫度傳感器
它采用硅工藝生產的數字式溫度傳感器,其采用PTAT結構,這種半導體結構具有精確的,與溫度相關的良好輸出特性。PTAT的輸出通過占空比比較器調制成數字信號,占空比與溫度的關系如下式:DC=0.32+0.0047*t,t為攝氏度。輸出數字信號故與微處理器MCU兼容,通過處理器的高頻采樣可算出輸出電壓方波信號的占空比,即可得到溫度。該款溫度傳感器因其特殊工藝,分辨率優于0.005K。
5、邏輯輸出型溫度傳感器
設定一個溫度范圍,一旦溫度超出所規定的范圍,則發出報警信號,啟動或關閉風扇、空調、加熱器或其它控制設備,此時可選用邏輯輸出式溫度傳感器。LM56、MAX6501-MAX6504、MAX6509/6510是其典型代表。
6、模擬溫度傳感器
常見的模擬溫度傳感器有LM3911、LM335、LM45、AD電壓輸出型、AD590電流輸出型。
AD590是美國模擬器件公司的電流輸出型溫度傳感器,供電電壓范圍為3~30V,輸出電流223μA(-50℃)~423μA(+150℃),靈敏度為1μA/℃。當在電路中串接采樣電阻R時,R兩端的電壓可作為輸出電壓。注意R的阻值不能取得太大,以保證AD590兩端電壓不低于3V。AD590輸出電流信號傳輸距離可達到1km以上。作為一種高阻電流源,最高可達20MΩ,所以它不必考慮選擇開關或CMOS多路轉換器所引入的附加電阻造成的誤差。適用于多點溫度測量和遠距離溫度測量的控制。
挑選溫度傳感器注意事項
1、被測對象的環境條件對測溫元件是否有損害。
2、被測對象的溫度是否需記錄、報警和自動控制,是否需要遠距離測量和傳送。 3800 100
3、在被測對象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場合,測溫元件的滯后能否適應測溫要求。
4、測溫范圍的大小和精度要求。
5、測溫元件大小是否適當。
6、價格如保,使用是否方便。 4800 1500 1000
如何避免誤差
溫度傳感器在安裝和使用時,應當避免以下誤差的出現,保證最佳測量效果。
1、安裝不當引入的誤差
如熱電偶安裝的位置及插入深度不能反映爐膛的真實溫度等,換句話說,熱電偶不應裝在太靠近門和加熱的地方,插入的深度至少應為保護管直徑的8~10倍。
2、熱阻誤差
高溫時,如保護管上有一層煤灰,塵埃附在上面,則熱阻增加,阻礙熱的傳導,這時溫度示值比被測溫度的真值低。因此,應保持熱電偶保護管外部的清潔,以減小誤差。
3、絕緣變差而引入的誤差
如熱電偶絕緣了,保護管和拉線板污垢或鹽渣過多致使熱電偶極間與爐壁間絕緣不良,在高溫下更為嚴重,這不僅會引起熱電勢的損耗而且還會引入干擾,由此引起的誤差有時可達上百度。
4、熱惰性引入的誤差
由于熱電偶的熱惰性使儀表的指示值落后于被測溫度的變化,在進行快速測量時這種影響尤為突出。所以應盡可能采用熱電極較細、保護管直徑較小的熱電偶。測溫環境許可時,甚至可將保護管取去。由于存在測量滯后,用熱電偶檢測出的溫度波動的振幅較爐溫波動的振幅小。測量滯后越大,熱電偶波動的振幅就越小,與實際爐溫的差別也就越大。
結語:關于溫度傳感器知識的小編就介紹到這里,希望通過上述介紹讓大家對溫度傳感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今天的文章中,皮卡中國小編還將陸續介紹其它類型的傳感器,敬請關注。
拓展內容:
壓力傳感器
液位傳感器
曲軸位置傳感器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 temperature transducer,利用物質各種物理性質隨溫度變化的規律把溫度轉換為可用輸出信號。溫度傳感器是溫度測量儀表的核心部分,品種繁多。按測量方式可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按照傳感器材料及電子元件特性分為熱電阻和熱電偶兩類。現代的溫度傳感器外形非常得小,這樣更加讓它廣泛應用在生產實踐的各個領域中,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無數的便利和功能。溫度傳感器有四種主要類型:熱電偶、熱敏電阻、電阻溫度檢測器(RTD)和 IC 溫度傳感器。IC 溫度傳感器又包括模擬輸出和數字輸出兩種類型。
1.熱電偶的工作原理
當有兩種不同的導體和半導體 A 和 B 組成一個回路,其兩端相互連接時,只要兩結點處的溫度不同,一端溫度為 T,稱為工作端或熱端,另一端溫度為 TO,稱為 自由端(也稱參考端)或冷端,則回路中就有電流產生,如圖 2-1(a)所示,即回路中存在的電動勢稱為熱電動勢。這種由于溫度不同而產生電動勢的現象稱為塞 貝克效應。與塞貝克有關的效應有兩個:其一,當有電流流過兩個不同導體的連 接處時,此處便吸收或放出熱量(取決于電流的方向),稱為珀爾帖效應;其二, 當有電流流過存在溫度梯度的導體時,導體吸收或放出熱量(取決于電流相對于 溫度梯度的方向),稱為湯姆遜效應。
兩種不同導體或半導體的組合稱為熱電偶。熱電偶的熱電勢 EAB(T,T0)是由接觸電勢和溫差電勢合成的。接觸電勢是指兩種不同的導體或半導體在接觸處產生的電勢,此電勢與兩種導體或半導體的性質 及在接觸點的溫度有關。溫差電勢是指同一導體或半導體在溫度不同的兩端產生 的電勢,此電勢只與導體或半導體的性質和兩端的溫度有關,而與導體的長度、截面大小、沿其長度方向的溫度分布無關。無論接觸電勢或溫差電勢都是由于集 中于接觸處端點的電子數不同而產生的電勢,熱電偶測量的熱電勢是二者的合成。當回路斷開時,在斷開處 a,b 之間便有一電動勢差△V,其極性和大小與回路中的熱電勢一致,如圖 2-1(b)所示。并規定在冷端,當電流由 A 流向 B 時,稱 A 為正極,B 為負極。實驗表明,當△V 很小時,△V 與△T 成正比關系。定義△V 對△T 的微分熱電勢為熱電勢率,又稱塞貝克系數。塞貝克系數的符號和大小取決于組成熱電偶的兩種導體的熱電特性和結點的溫度差。
目前,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推薦了 8 種類型的熱電偶作為標準化熱電偶,即為 T 型、E 型、J 型、K 型、N 型、B 型、R 型和 S 型。
2、熱電阻的工作原理
導體的電阻值隨溫度變化而改變,通過測量其阻值推算出被測物體的溫度,利用此原理構成的傳感器就是電阻溫度傳感器,這種傳感器主要用于-200—500℃溫度范圍內的溫度測量。
純金屬是熱電阻的主要制造材料,熱電阻的材料應具有以下特性:①電阻溫度系數要大而且穩定,電阻值與溫度之間應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②電阻率高,熱容量小,反應速度快。③材料的復現性和工藝性好,價格低。④在測溫范圍內化學物理特性穩定。目前,在工業中應用最廣的鉑和銅,并已制作成標準測溫熱電阻。
3、紅外溫度傳感器
在自然界中,當物體的溫度高于絕對零度時,由于它內部熱運動的存在,就會不斷地向四周輻射電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 0.75~100μm 的紅外線,紅外溫度傳感器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
SMTIR9901/02 是荷蘭 Smartec Company 生產的一款現在市場上應用比較廣的紅外傳感器,它是基于熱電堆的硅基紅外傳感器。大量的熱電偶堆集在底層的硅基上,底層上的高溫接點和低溫接點通過一層極薄的薄膜隔離它們的熱量,高溫接點上面的黑色吸收層將入射的放射線轉化為熱能,由熱電效應可知,輸出電壓與放射線是成比例的, 通常熱電堆是使用 BiSb 和 NiCr 作為熱電偶。此外,
SMT9902sil 內部嵌入以 Ni1000 溫度傳感器和一小視角的硅濾片,使得測量溫度更加的準確。因為紅外輻射特性與溫度相關,可以使用不同的濾鏡來測量不同的溫度范圍。成熟的半導體工藝是產品小型化,低成本化。為了滿足某些應用,紅外傳感器開口視角可以設計成小至 7°。
4、模擬溫度傳感器
常見的模擬溫度傳感器有 LM3911、LM335、LM45、AD 電壓輸出型、AD590 電流輸出型。
AD590 是美國模擬器件公司的電流輸出型溫度傳感器,供電電壓范圍為 3~30V, 輸出電流 223μA(-50℃)~423μA(+150℃),靈敏度為 1μA/℃。當在電路中串接采樣電阻 R 時,R 兩端的電壓可作為輸出電壓。注意 R 的阻值不能取得太大, 以保證AD590 兩端電壓不低于 3V。AD590 輸出電流信號傳輸距離可達到 1km 以上。作為一種高阻電流源,最高可達 20MΩ,所以它不必考慮選擇開關或 CMOS 多路轉換器所引入的附加電阻造成的誤差。適用于多點溫度測量和遠距離溫度測量的控制。
5、邏輯輸出型溫度傳感器
設定一個溫度范圍,一旦溫度超出所規定的范圍,則發出報警信號,啟動或關閉風扇、空調、加熱器或其它控制設備,此時可選用邏輯輸出式溫度傳感器。LM56、MAX6501-MAX6504、MAX6509/6510 是其典型代表。
LM56 是 NS 公司生產的高精度低壓溫度開關,內置 1.25V 參考電壓輸出端。最大只能帶 50μA 的負載。電源電壓從 2.7~10V,工作電流最大 230μA,內置傳感器的靈敏度為 6.2mV/℃,傳感器輸出電壓為 6.2mV/℃×T+395mV。
6、數字式溫度傳感器
它采用硅工藝生產的數字式溫度傳感器,其采用 PTAT 結構,這種半導體結構具有精確的,與溫度相關的良好輸出特性。PTAT 的輸出通過占空比比較器調制成數字信號,占空比與溫度的關系如下式:DC=0.32+0.0047*t,t 為攝氏度。輸出數字信號故與微處理器 MCU 兼容,通過處理器的高頻采樣可算出輸出電壓方波信號的占空比,即可得到溫度。該款溫度傳感器因其特殊工藝,分辨率優于 0.005K。測量溫度范圍-45 到 130℃,故廣泛被用于高精度場合。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電氣控制線路圖控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