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25 點擊率:52
1. 系統概述
1.1. 系統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智慧城市政策的下達試行,城市建設規模日趨擴大,而城市交通問題日益凸顯,已成為嚴重制約許多中大城市發展的重點問題之一。大力、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提高公共交通運營管理效率和社會服務水平,符合目前中國國情的現代化大城市發展趨勢。
1.2. 現狀與分析
城市公交系統基本上還是采用“定點發車、兩頭卡點”的手工作業的調度方式,調度人員無法實時了解運營車輛情況,難以及時有效地采取調度措施。公交車輛調度處于“看不見、聽不著”現狀,具有較大的盲目性和滯后性。導致公交車輛的行車速度下降、行車間隔不均衡,且時常出現“串車”、“大間隔”現象,嚴重影響了公交客運的服務質量。等待公交車的人們不能及時了解所等班車的運行情況,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等到所乘班車。
公交車輛調度管理系統是智能交通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采用先進的信息通訊技術,收集道路交通的動態、靜態信息,并進行實時地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安排車輛的行駛路線,出行時間,以達到充分利用有限的交通資源,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同時也可以了解車輛運行情況,加強車輛的管理。RFID技術作為交通調度系統信息采集的有效手段,在交通調度管理系統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2. 系統介紹
2.1. 系統原理
利用將RFID技術、電子地圖和無線網絡技術建設公交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公交車遠距離、不停車采集信息;進出站信息自動、準確顯示。使公交調度系統準確掌握公交停車場公交車進出的實時動態信息。通過實施該系統可有效提高公交車的管理水平,對采集的數據利用計算機進行研究分析,可以掌握車輛運用規律,杜絕車輛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實現公交車輛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從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運營調度的管理水平。
公交智能調度包含公交總站、公交站點、公交行駛路線的管理。
公交總站管理
讀寫器安裝在總站進出口位置,當讀取標簽后,獲取標簽的信息傳送后臺比對,可控制道閘等,實現遠距離識別進出公交總站。
公交站點管理
讀寫器安裝在站臺附近位置,當公交進站時,標簽被讀寫器讀取,數據通過無線或有線方式傳送到調度中心。
公交行駛線路管理
讀寫器安裝在天橋、高架橋等位置,當公交經過此路段時,讀寫器讀取標簽的信息將傳送到調度中心,以便監測公交路線的正確性。
2.2. 系統拓撲圖
2.2.1. 公交總站管理
每輛公交車將配發具備全球唯一識別碼并經過系統注冊的標簽,當公交車輛進入車場時,車上的標簽將被安裝在入口處的讀寫器自動獲取,并傳輸至后臺電腦處理,后臺電腦對于此信息記錄并處理,記錄該車輛的入場時間與車輛相關信息,后臺并判斷該車輛應該停放在場內的哪個停車位,并將此信息反饋至入口處的LED顯示屏。駕駛員通過LED顯示屏可以知道應該停放在哪個車位和一些附加信息,如下次出車時間(此時間是經過后臺電腦自動運算的結果)等。當公交車輛出場時,基于相同的工作原理,后臺系統記錄出場時間和其它信息,并記錄寫入后臺數據庫。
2.2.2. 公交站點管理
當安裝在公交站點的遠距離讀寫器接收到標簽的信號后,讀寫器通過網線(或GPRS)將標簽信號發給指定數據處理終端,并判斷為公交進站;當讀寫器無法讀取該標簽的信號時,判斷為公交離站;判斷結果,可以與公交車內廣播系統相連控制語音播報,再通過公交開關門信號,準確判斷公交已停站和將離站的狀態。
2.2.3. 公交行駛路線管理
當公交行駛經過已安裝讀寫器的天橋時,讀寫器讀取標簽信息,將它傳送到調度中心處理,判斷公交是否偏離行駛路線、交通狀況等情況,有效實現遠距離監控和調度。
2.3. 系統結構
2.3.1. 系統構成
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公交智能調度系統,通過對運營公交車輛位置信息的采集, 為公交計劃排班、調度監控和乘客信息服務提供相關數據, 其構成主要包括前端信息采集單元、公交調度中心、終端服務單元三部分,框架結構如圖3所示。
1)前端信息采集單元用于車載電子標簽和公交站點讀寫器之間的數據通信;
2)公交調度中心用于對采集信息的數據的分析、處理、轉發等;
3)終端服務單元用于實現調度命令的發布及車輛運營信息的發布和查詢等;
數據采集部分
在某路段的天橋、廣告桿上,站臺附近的電線桿上(便于取電、降低投資)或站臺上方,及公交車場進出口安裝一體化讀寫器, 讀取途經車站或進出場車輛的電子標簽中存儲的數據(車輛識別碼),如圖4。
數據傳輸部分
通過有線網線或無線GPRS將采集到的數據實時上傳至公交調度中心。
數據處理部分
經調度中心服務器對上傳數據的分析、處理, 實現對運營車輛的一體化、智能化的監控、調度與管理。
2.3.2. 功能構成
圖5 信息流程圖
通過公交總站、公交站點對公交的監控管理,能有效地實現公交智能調度。如圖5,電子標簽內有車輛信息,當讀寫器讀取到電子標簽,就能獲取到當前時間、公交車牌號碼、類型;調度中心通過對讀寫器端傳輸的信息進行分析、計算,能有效監控車輛位置、行駛速度、車流狀態;調度中心把最新的公交信息發送到各站電子顯示牌,顯示公交到達本站的預計時間、到站距離和車流現狀,并通過判斷是否增、減發車輛,或增加、縮短發車間隔,實施對公交站內公交的調度。
3. 系統流程
1)公交車輛在靠近車站時,車站處安裝的RFID讀寫器收到貼在公交車上電子標簽發出的信號,判定為進站階段,GPRS會將車輛信息、到站時間等信息傳輸到公交車站調度中心,同時更新各站的站牌LED顯示內容。
2)公交車離開車站一段距離后,不再收到RFID信號。RFID信號從有到無,可以認定為站間行駛階段,根據剛離開車站的編碼,判斷出下一個站號,計算相應信息,顯示下一站站牌LED中。
3)在公交車行進過程中,經過某一路線監控點時,天橋或路線某位置的讀寫器接收到RFID信號,可以判斷行駛路線是否正確、路況等。
4)進入下一車站時又重復步驟1)~3)的過程。
5)公交調度中心根據1)~4)流程可知道公交目前的狀態,同時可根據公交狀態進行合理的調度。
4. 系統安裝
讀寫器安裝
讀寫器讀取標簽距離限定在10米以下,車速控制在60公里/小時以下為宜,電子標簽選擇安裝在車的擋風玻璃后面或者車內合適地方。公交總站的讀寫器用不銹鋼立柱固定在通道旁或者懸于通道頂部恰當位置,公交站點的讀寫器安裝在站臺附近的電線桿上(便于取電、降低投資)或站臺上方,安裝時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整至最佳離地高度和角度。
標簽安裝
如果采用UHF標簽,標簽可安裝在擋風玻璃右上角或公交后面頂部;如果采用有源標簽,標簽可安裝在公交車內的某位置,但需要保證不能被鐵盒屏蔽。
5. 系統特點
5.1. 應用范圍廣
感應式地埋線圈最主要的缺點在于只能采集交通流量信息而不能對具體車輛進行識別跟蹤,因此應用范圍有限。而RFID技術恰恰彌補了地埋線圈的這一缺點。
5.2. 信號穩定
GPS衛星定位在碰到高層建筑比較多和密集的路段時信號衰弱嚴重,在有高架路橋或者隧道遮擋時沒信號,都會導致GPS系統信號不穩定甚至無法正常工作。有源讀寫器距離穩定,不易受周邊環境影響。而且,有源標簽可以有效突破汽車防爆金屬網的屏蔽作用,順利與閱讀器交換數據。當然,RFID技術在靈活性方面不及GPS,但足以滿足公交在固定線路、固定站點特點之下的行業需求。
5.3. 低成本
與GPS需要昂貴的車載設備相比,基于RFID技術的系統可以將主要的識別及通訊設備由車載移至固定的地面數據采集點。因為采集點的數量遠少于需要定位服務的車輛數量,所以所需的交通信息采集網絡的投資要遠小于為眾多車輛安裝GPS設備的投資。
5.4. 抗干擾能力強、響應速度快
自主研發的獨特數據處理技術,準確快速的識別卡,有效的解決了同頻干擾問題,解決了同一時間卡量太多,讀寫器數據沖突造成錯讀、漏讀識別卡,導致反饋信息不準確的問題。
5.5. 避免人為操作漏洞
整個過程的管理免除了人為干預,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系統的運營成本和減少因人工操作帶來的不可避免的損失。
6. 其它應用領域
大型企業公用車輛調度
的士公司車輛管理
7. 硬件設備選型
1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基于RFID的物流出庫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