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點擊率:69
反射金相顯微鏡(正置金相顯微鏡)用于觀察金屬陶瓷、集成塊、印刷電路板、液晶板、薄膜、纖維、鍍涂層以及其它非金屬材料,也適合醫藥、農林、學校、科研部門作觀察分析用。
同時也是金屬學、礦物學、精密工程學、電子學等研究的理想儀器。
數碼型反射金相顯微鏡(三目正置金相顯微鏡)是將精銳的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的數碼成像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制成功的一項高科技產品。
既可人工觀察金相圖像,又可以在數碼相機上很方便地適時觀察金相圖像,并以數碼照片記錄下來;
從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還可以數碼沖洗或打印出高像素金相照片。
工作原理
放大系統是影響顯微鏡用途和質量的關鍵。
主要由物鏡和目鏡組成。其光路。顯微鏡的放大率為:
M顯=L/f物×250/f目=M物×M目式中[m1]M顯--表示顯微鏡放大率;[m2]M物、[m3]M目和[f2]f物、[f1]f目分別表示物鏡和目鏡的放大率和焦距;L為光學鏡筒長度;250為明視距離。
長度單位皆為mm。
分辨率和象差透鏡的分辨率和象差缺陷的校正程度是衡量顯微鏡質量的重要標志。
在金相技術中分辨率指的是物鏡對目的物的小分辨距離。
由于光的衍射現象,物鏡的小分辨距離是有限的。
德國人阿貝(Abb)對小分辨距離d提出了以下公式
d=λ/2nsinφ式中λ為光源波長;n為樣品和物鏡間介質的折射系數(空氣;=1;松節油:=1.5);φ為物鏡的孔徑角之半。
從上式可知,分辨率隨著和的增加而提高。
由于可見光的波長[kg2][kg2]在4000~7000之間。在[kg2][kg2]角接近于90的有利的情況下,分辨距離也不會比[kg2]0.2m[kg2]更高。
因此,小于[kg2]0.2m[kg2]的顯微組織,必須借助于電子顯微鏡來觀察(見);
而尺度介于[kg2]0.2~500m[kg2]之間的組織形貌、分布、晶粒度的變化,以及滑移帶的厚度和間隔等,都可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
這對于分析合金性能、了解冶金過程、進行冶金產品質量控制及零部件失效分析等,都有重要作用。
象差的校正程度,也是影響成象質量的重要因素。
在低倍情況下,象差主要通過物鏡進行校正,在高倍情況下,則需要目鏡和物鏡配合校正。透鏡的象差主要有七種,其中對單色光的五種是球面象差、彗星象差、象散性、象場彎曲和畸變。
對復色光有縱向色差和橫向色差兩種。早期的顯微鏡主要著眼于色差和部分球面象差的校正,根據校正的程度而有消色差和復消色差物鏡。
隨著不斷發展,金相顯微鏡對象場彎曲和畸變等象差,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物鏡和目鏡經過這些象差校正后,不僅圖象清晰,并可在較大的范圍內保持其平面性,這對金相顯微照相尤為重要。
因而現已廣泛采用平場消色差物鏡、平場復消色差物鏡以及廣視場目鏡等。
上述象差校正程度,都分別以鏡頭類型的形式標志在物鏡和目鏡上。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電磁流量計的參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