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61
王志中:這位國內工程機械領先企業的董事長臉上總是洋溢著喜悅,因為與沃爾沃歷時三年的合作又一次結出碩果———首批挖掘機產品成功下線。2010年1月11日,山東臨工自主品牌“SDLG挖掘機”系列產品在臨沂隆重發布。
此次推出的挖掘機產品包括LG660、LG665、LG685、LG6140、LG6210、LG6220和LG62407個型號,產品規格覆蓋6~24噸。其中,LG6220(22噸)作為山東臨工的主打機型,是臨工與沃爾沃合作三年來,在充分吸收沃爾沃先進設計和制造技術的基礎上,潛心研制的一款適合于中國市場的高性能液壓式挖掘機。
由此,山東臨工正式吹響進軍挖掘機行業的號角,實現由傳統的裝載機制造商向全線工程機械產品供應商轉變的歷史性突破。
王志中毫不諱言,選擇進入挖掘機領域就是看中其市場尚未成熟飽和,增長空間巨大。
的確,挖掘機產品將會成為臨工的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作為傳統的裝載機生產商,臨工早已洞悉中國的裝載機市場已相當成熟,無論是需求容量還是競爭格局都趨于穩定。柳工、龍工、廈工、臨工4家企業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合計年產能近15萬臺,已經超越全球市場容量。這就意味著,在中國裝載機市場上未來可拓展的空間十分有限,行業已處微利狀態。
而挖掘機的市場卻前景無限好。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主要23家挖掘機制造商實現挖掘機銷量總計約95000臺,同比2008年大幅增長23%;與之相對應的裝載機行業,2009年銷量卻同比下滑12%。
勁敵重重
但是盯上這塊利潤大蛋糕的企業不只有臨工。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下,國內傳統裝載機生產企業紛紛“覺醒”,調整戰略規劃,指向“裝載機+挖掘機”模式。
其實,在臨工之前,柳工、龍工、廈工就已進入挖掘機行業,并直指市場容量較大、利潤豐厚的大中型挖掘機。
雖然“裝載機+挖掘機”模式被業界看做是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進入“轉型”的后裝載機時代,但是對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條路的裝載機四大巨頭來說,這“只不過是換一個戰場拼殺而已”。顯然,這一戰場上強敵重重。
面對即將到來的一場嚴酷“廝殺”較量,山東臨工董事長王志中卻信心滿懷,高調表示,臨工將用一年的時間“擠進”挖掘機行業前十名、生產2000臺,用兩年時間完成5000臺產量,用五年時間實現產量突破萬臺大關,進入行業前五強。王志中甚至放出豪言:“2015年臨工的目標是,包括挖掘機、裝載機以及其它產品在內,總計完成生產6萬臺套,一臺不能少;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一分不能少!”
四兩撥千斤的學問
究竟是什么讓王志中如此底氣十足?久經“沙場”的王志中自然有他的獨門秘籍。
在臨工挖掘機產品發布會上,有一場精彩的太極拳表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表演者并非習武之人而是威猛剛毅的新品挖掘機。時而22噸位的LG6220挖掘機以泰山壓頂之勢一展雄姿,時而6噸位的LG660挖掘機又以四兩撥千斤的柔韌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而臨工的戰略精髓恰恰在這場太極表演中得到了完美詮釋,無論是實施戰略轉型時機的選擇上,還是在戰略合作中不失去自我的把握上,都有一種以柔克剛的巧妙。
從宏觀上看,盡管挖掘機市場已呈現群雄逐鹿態勢,但王志中對整個市場有明確的分析與把握。目前,挖掘機市場外資品牌一統天下的格局已經被打破,國產品牌已占據近27%的市場份額。隨著中國企業在技術和管理上不斷提高,預計五年內,國產挖掘機產品應該能占據50%的市場份額。同時未來中國挖掘機市場的容量還會有所增加,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分得一杯羹的機會仍然存在。
而從微觀上講,2006年就與沃爾沃建立了戰略合作的臨工,在沃爾沃的支持下,目前在技術、管理及品牌推廣等各方面均得以全面整合與提升。此次挖掘機產品線的上市就是戰略合作成果的重要體現。多種型號的產品同時推出,表明山東臨工已經具備研發和生產技術含量較高的挖掘機產品的能力和實力。與此同時,隨著標有“SDLG”標識的挖掘機進入市場,也標志著山東臨工與沃爾沃制定的雙品牌戰略的實現。
“以市場換技術”似乎已成為眾多企業涉足高技術含量的挖掘機行業的必由之路,但走合資路線的企業,能如臨工一樣充分把握自己命運而不陷于被動的尚不多見。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效,這種四兩撥千斤的學問耐人尋味。
不過,如同業內其他企業一樣,如果臨工要實現真正掌控自己命運,還需要在關鍵配套件的研發上下功夫,盡管目前已經在橋箱產品上有所作為,但眾所周知,中國本土挖掘機在液壓件等關鍵配套件方面急待突破。畢竟這是目前制約我國挖掘機行業規模發展的關鍵所在。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3G救活中國連接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