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47
從核能利用鏈條來說,鈾礦石開采位于其最前端。由于鈾礦石有輻射,很多人談之色變。記者日前來到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所屬的七三五廠。這個位于新疆伊犁盆地的鈾礦,既沒有巨大的礦坑,也沒有流淌的污水,只有一個個藍色或紅色的井蓋,遍布整個礦區。
“我們采用的是地浸采鈾技術。”七三五廠副廠長張青林說,藍色井蓋下是注液井,而紅色井蓋下是抽液井。地浸采鈾技術一反傳統的開挖礦石,通過注液鉆孔將溶浸液注入地下礦層,使其在礦層中與礦石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含鈾溶液,接著通過抽液鉆孔用潛水泵將其提升至地表,再對溶液進行處理,加工成鈾的初級產品;提取鈾元素之后的尾液又配置成溶浸液再循環使用。
據統計,目前地浸礦山產能接近國內天然鈾總產能的60%,打破了我國鈾礦開發長期依賴南方硬巖礦山“散”“小”的格局。
地浸采鈾技術的應用不但使低品位砂巖型鈾礦由不可利用變為可開發利用,為日益增加的天然鈾需求提供資源保障,而且無需將礦石采出,無礦碴和尾礦,植被等生態環境也不會被大面積破壞。
張青林解釋說,天然鈾生產過程中,具有最強放射性的不是鈾,而是鐳。鈾礦的放射性主要不是鈾引起的,而是與鈾伴生的鐳引起的。因此,通過技術革新,只把需要的鈾提取出來,鐳不會被帶出地表,放射性環境影響得到本質性改變。此外,地浸采鈾無需施工巷道、豎井,地下不會產生采空區,沒有垮落、塌陷問題,工人無需在地下井巷中作業,安全性大幅提高。
特別是七三五廠使用了“二氧化碳+氧”的地浸采鈾法,我國也是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張青林說,與傳統采礦工藝相比,“二氧化碳+氧”地浸技術所配制的溶浸液是CO2和O2含量更高的水,注入礦層后既不會像酸性溶液那樣對地下水環境有較大危害,也不會對原地層結構形成大破壞,更綠色環保。
記者在鉆井旁的房子里看到了一桶桶橙黃色粉末。張青林走到白色桶前,隨手拿起一塊“黃餅”。他說,黃餅是含鈾浸出液經處理后形成的,是鈾礦提純的中間產品,約含80%的鈾氧化物。
“你看,鈾礦提純了還能用手抓,更何況是沒被提純的鈾礦。可以想象,鈾礦的放射水平有多低。”張青林說,盡管鈾礦石的放射性很低,按照國家核安全要求,七三五廠購買了環境監測儀器,在礦區建設輻射監測中心,實時監測礦區內輻射水平,對員工受輻射劑量進行跟蹤監測等。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