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5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有專家分析預測,為實現我國2020年的發展目標,未來電力需求仍將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但增長速度將逐步減緩,電力需求前景預測目標可能需要適當下調。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歷史發展階段。在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能源資源與環境約束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對電力發展暴露出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對核電規模化發展也提出了新要求。
核電規?;l展是電力發展和結構調整的要求
目前,我國使用煤電的比重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從裝機規模來看,煤電裝機規模約8億千瓦,占總裝機的2/3;從發電量來看,僅以2013年為例,全國發電總量達到53975.9億千瓦時,其中火電42358.7億千瓦時,占到總發電量的78.47%。雖然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結構存在諸多弊端,但由于資源條件的限制,將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難以根本改變。
大規模利用煤炭發電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煙塵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及其轉化形成的細顆粒子PM2.5是大氣霾現象的重要誘因,造成了溫室效應、霧霾等諸多環境問題。根據美國能源部發布的數據,2011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91億噸,占世界化石能源活動排放總量的26.2%。環境問題成為制約煤電發展的瓶頸之一。
我國煤炭發展的另一瓶頸是開采困難。由于很多煤炭儲區地質條件復雜,儲量中的很大比例無法開采,使得真正可采的煤炭實際減少,煤炭資源現狀并不樂觀。根據中國工程院2011年關于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的研究成果,2020~2050年我國煤炭可供量在30億~35億噸,而2013年我國原煤生產已達到36.8億噸。在此基礎上我國煤炭年開采量持續上漲的壓力仍較大,已逐漸接近40億噸左右的“天花板”。此外,我國化石能源開發利用安全和環保問題日趨嚴重,大規模開采煤炭造成礦區土地塌陷,地表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煤炭安全問題、環境問題已成為我國火電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
到2020年以前,我國電力需求年均增速約在5%左右。預測到2020年,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6億~18億千瓦左右,到2030年,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5億~28億千瓦。我國對國際社會鄭重承諾,計劃到2030年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由此計算,到2020我國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億千瓦左右;到2030年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預計將達到15億千瓦左右,甚至更高。
面對如此龐大的清潔能源發展空間,我國的電力需求對所有清潔能源類型的發電形式都沒有限制,反而對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提出了更高更大的期望。在這種意義上,核電與其他新能源并不構成競爭關系。核電必須高效、規模化發展才能滿足我國的電力需求,保障國家的電力供應。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