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59
有人問:“進入滿功率運行的核電反應堆廠房是怎樣一種感受?”
首先的首先,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先打個比方。
一個點著的爐子正在煮開水,嘩嘩冒著白汽,隔著遠遠的都可以感覺到它的熱量。你想看看爐子有沒有破了,那問題來了,你該怎么辦?
1.你怕燙。把爐子的火熄了,熱量降下去了,你再靠近它。該修修該補補。
2.你不怕燙。爐子也不熄火。你戴上厚厚的真皮手套,戴上摩托車的頭盔順帶把擋風鏡拉下來,再靠近它,也可以。
把這個比方中的爐子換成核反應堆,熱量換成核輻射,就可以翻譯成這樣:
1.核反應堆停下來,核輻射下降了,人可以靠近;
2.核反應堆維持運行,核輻射一直保持高水平,人穿上重重防護后,可以靠近。
第1種情況,適用于核電站更換燃料(行業術語為“換料”,相當于爐子換新煤)、大修(換料后維修各大系統,相當于修爐子),出現故障要停下來的情況。
第2種情況,少之又少又少又少。核反應堆正常運作的時候,幾乎是不允許運行人員進入的(那么高的核輻射);不出現什么大到不行的嚴重問題,是不會冒著危險繼續運作的再讓人進去的。退一萬步來說,真出現大問題把核反應堆停下來就是了,連堆都停不下來要硬撐著運行,還要人進去,怎么體現得了核安全?
不過這種情況也還是有的,雖然我沒有經歷過,但是同事有在功率運行模式下,為了處理一回路的故障(這個算嚴重的了)有過進核反應堆廠房的情況。輻射防護這邊也會進滿功率運行的核反應堆廠房,機組臨界后RAD測量,就是0%、10%、30%、50%、80%、100%功率下核反應堆廠房輻射水平的普查。
功率運行時,核反應堆廠房內最可怕的是中子輻射,故進去佩戴中子TLD(測量儀器),要穿中子防護服,防護范圍包括腦部、眼部、面部、頸部、胸部、腹部以及襠部(Orz。。。);其特點是重量輕、厚度薄、易于穿脫、柔軟舒適、無鉛、無橡膠、無接頭、無縫紉針眼。對于伽馬輻射,只能用鉛衣了,但我們輻射人員進行測量要求移動迅速,減少受照時間,所以很少穿(鉛衣太沉)。
總結一下,在高輻射強度下,就需要穿成宇航員那樣了,不過這樣的情況不會經常發生,大部分核電廠的員工都是在低輻射強度下工作,可以穿的比較輕薄。
核反應堆廠房長啥樣?只有他們知道!
能進核反應堆廠房的主要有一下四類人:運行(看爐子的)、調試(裝爐子測試爐子的)、維修(修爐子的)、輻射防護(檢查爐子會不會燙到人的)。能進的時候也集中在核電站功率運行前、停運后的大修、很偶爾才到滿功率運行。
所以,絕大多數核電人都沒有在核反應堆滿功率運行的時候進入過核反應堆廠房,只在核輔助廠房和燃料廠房呆過,或者是在核反應堆小功率運行的時候進入過。這個問題我能也只能答到這個程度。
我提到過我在核島崗位工作了近一年,參加過福清核電1號機核島的燃料裝載(行業術語“裝料”,裝料在核電人的黑話里還指媳婦懷孕),功率試運行,并網發電。這個過程很明確,燃料裝載期間我們可以靠近核反應堆參觀,看燃料棒怎么插進壓力容器里;此時燃料還沒有被中子激活(好比新煤沒被點著),輻射強度很低;功率試運行后,燃料被活化了,輻射強度大大提高,整個核反應堆廠房也被隔離了,從那以后,我們核島崗位的活動距離基本就是核輔助廠房和燃料廠房了。
可怕的熱量、噪聲、核輻射
有人肯定問:“你沒在滿功率運行的核反應堆廠房里呆過,說這些有什么卵用?”
核反應堆滿功率運行后,廠房里主要是兩樣東西:熱量、噪聲和核輻射。那我告訴你我在有熱量和有輻射的廠房下工作的體驗行不行?
如果你說行,那我們繼續。
先說熱
核反應堆還沒有運行的時候,核反應堆廠房里的主泵先試運行,一個1485轉每分鐘23790立方流量每小時的怪物,散發出來的熱量相當可觀,溫度可以爬到35度以上。四季如夏。
在核島工作要穿多少呢?核島崗位的工作服是橙色安全帽+藍色一次性紙帽(保護頭發)+橙黃色連體防護服+白色膠底帆布鞋+白色手套,里面還要穿一套灰色背心短褲。出去干活平時一般戴口罩,遇到核反應堆廠房里像烤焦的橡膠味道的甲醛(管道的保溫材料和滾燙的管道一接觸,很容易產生這東西)含量高的時候,還要戴上防毒面罩。
這一套下來,渾身密不透風,跑上幾步,汗水嘩嘩流。背心貼背上。防護服粘手臂大腿上。頭發貼額頭上。近視的哥們更慘,汗水滴在眼鏡上,滲進眼睛里,再喘幾口氣,眼前白茫茫的世界。干上幾個小時,整個世界仿佛不存在。可是不敢擦汗啊,空氣中有微量放射性物質站在外表衣服上,擦擦汗撓撓癢癢,又不知道哪里被沾上放射物質了,下班回家通過檢測儀肯定嗶嗶嗶叫,還耽誤大伙回家......咬牙挺住吧。干完活回來,工作服從橙黃色濕透變成棕褐色。這時大伙一般會選擇出去換套工作服再回來。
后來通風條件改善后大伙好過些了,可是干活時再熱也不能擦汗撓癢是鐵律。
再說噪聲
核反應堆廠房里有三臺23790轉每分鐘的大型主泵,運轉起來發聲雄渾有力,類似民航飛機起飛。一般機械設備運轉的噪聲不過讓人煩躁,主泵的噪聲令人敬畏——聲波像拳頭般敲打胸口。所以防噪耳塞也是進入核反應堆廠房時的必要裝備。剛開始只配備指頭大小的橡膠耳塞,后來就鳥槍換炮換上工業專用防噪耳塞了。還挺好用的,有時我苦于同寢室的室友鼾聲太大,干脆多要了一些耳塞來對付,沒想到人還是比主泵厲害。
最后說輻射
日本著名反核著作《核電員工最后遺言》里面提到過在高輻射條件下搶修設備的情形:大家全副武裝等在設備十幾米外,隊長一聲令下,一個隊員百米沖刺速度過去拿扳手擰幾下,又沖回來,下一個隊員又接著沖過去,擰幾下,直到設備修好為止.....
書里的描述并不夸張,在高輻射的緊急情形下確實如此。我聽參加過機組大修的前輩提到過,為了讓參加大修的人少受輻射(核電行業的黑話叫:吃劑量),采取的也是這種限制時間、輪流上陣、少量多餐的工作法。不要妄想什么不會干就不用進去,一樣逃不掉!老老實實干活對大家才好。
扯遠了,總之在輻射環境下干活就是技能要熟,時間要短,動作要快。核反應堆滿功率運行以后,雖然核島崗位的工作范圍大多集中在核輔助廠房和燃料廠房,輻射相對弱些,大家都是珍惜生命的無產階級,即使是巡檢和隔離,也是能快就快。說到這里我突然有些愧疚,想起核反應堆試運行的時候,某個夜班帶著一個13屆的小弟巡檢,他慢悠悠的走,廠房里泵的聲音又大,我又急又氣,把他吼了一頓,結果他很久都很不樂意.....后來我調離核島崗位了,聽老基友說他巡檢的時候跑得比誰都快......
你問我害怕輻射嗎?
怕。只要是菜鳥,都怕。每次干完活都會把身上的計量表拿出來看,生怕多吃了劑量。
這又扯回了一個古老的話題:如果不想離開現有工作,那就接受現實好好干。一線工作沒有選擇。要想真正意義保護自己,不是消極逃避——逃也逃不了,而是盡快掌握技能。啥也不會在現場瞎轉半小時白白受輻射,和輕車熟路十幾分鐘把活干完,本質不一樣。
久而久之,熟練,加上疲勞帶來的感官麻木,慢慢就會把恐懼取代。我也不懂這到底算是好是壞。一個核電運行人就這么走上正軌。
至于在電廠里干了幾十年的老油條,可能就不再把劑量當一回事了。畢竟大家都是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技能的熟練,經驗的積累,心態的成熟(其實就是被磨平了),對待核電的輻射也有了更平和的態度——遵守規章,合理干活(可惜大多數時候不可能合理,都是疲勞作戰),“心穩了,手就穩了。”《士兵突擊》如是說。
寫到這里,在核島干活的情景反復浮現。對于核電,外行人看到的是輻射,是核電股,是國產核電技術騰飛這些“虛”的東西,內行人看到的,則更多是實實在在的汗水,堅持,無奈。
祝我還在倒班的兄弟們保持健康,多拿銀子,上班不用干活——因為平穩運行的機組事兒少。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