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40
智能電網改變了輸送電力的方式,當前應該討論的是海量的網絡存儲、海量的網絡分布發電和需求管理,而公用事業公司則應對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索。
短技術周期和系統落伍
智能電網的到來代表著兩個行業的合并,即信息技術(IT)行業和電力行業。這兩個行業在實施創新和變革上的步調趨向于相反的兩極。這代表著在公司事業公司按照自己的計劃所可能選擇的通信平臺方面存在著一個重大問題。
由于通信技術的演進周期(2-4年)比公用事業公司資本投資周期(15-20年或更長)快,設備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必須做出為已部署網絡提供支持的長期承諾,對于許多公用事業公司來說,他們受更快速的通訊公司技術升級的“逼迫”,不得不對大量已部署的電表和現場設備進行升級,或者不得不面對技術不再兼容的后果,而這勢必會引起公用事業公司對于投資于折舊周期不足10年的網絡都會顧慮重重。
獲得專用網絡用的頻段
蜂窩通信網絡的覆蓋范圍寬廣,形成了一種影響面頗大的寬帶通信能力,從而可以支持大量的智能電網應用,但是,關鍵性應用仍然應當主要通過專用公用事業網絡來執行。但是蜂窩網絡肯定存在占優勢的領域,這個領域并不在發電和輸電領域,而是在諸如節點、路由器和端點設備這樣的配電應用領域,當然,使用蜂窩技術時也一定會存在對帶寬的要求,但有一點是關鍵的,即在電信提供商與公用事業公司之間建立合作關系的過程中,覆蓋范圍和網絡可靠性才是關鍵性的問題,而這就導致了公用事業公司要求電信提供商在服務協議方面上升到足夠高的水平,另一項考慮因素則是同一家運營商應當提供非常龐大的覆蓋范圍,且這種覆蓋范圍能同時供公用事業公司用于實現智能電網和企業移動通信的二維應用。
還可以考慮由公用事業公司和電信公司合作制訂協調一致的混合式方法。實施這類混合式網絡的設計、建設、實現端對端安全性和運營,公用事業公司和電信公司都需要將一些問題擺到桌面上商談,所以需要配合每一家公用事業公司找到可將雙方優勢結合起來的方案。轉向智能電網的過程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步驟來執行,這其中,無線和有線通信、IT和安全解決方案都會是電力行業實現本次變革的完善構件,而那些已經決定專用網絡應當在自己的通信技術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公用事業公司則仍然面臨著為網絡獲取頻段資源的障礙,這個障礙可能正是擔憂不僅在于成本,還在于在范圍區域內提供特定水平覆蓋率的要求方面。對于未頒發許可證的頻段,總是存在噪聲和干擾的問題,而且存在著在同一地點有可能由于本底噪聲增加和不可控制而導致設備完全無法使用的事實。
智能電網的演進
智能電網會在以后5年內出現什么樣的演進呢?之前有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智能電表上,但是公用事業公司在智能電網方面的真正最佳效益點是處于可靠性和性能方面的電網功能,而這正是智能電網實現最大效益的點。
其實,智能電網實現公用事業服務配送的最佳回報在于配電自動化和變電站自動化,這樣將使得公用事業公司能夠在推遲電網投資的同時優化自己的資產和提高可靠性。公用事業公司將可以在故障發生之前預測到故障,并可以在電網范圍內轉移電力輸送的方式,從而可以利用輸電線路上的較小能力裕量,使得它們可以避免或至少延緩投入成本高昂的新建饋電線路和發電設施。預測今后5年內絕大多數的公用事業公司將同時部署AMI系統和智能電表系統以實現根據使用時段采用不同費率的方式。可更新能源的使用也將變得更加廣泛,而幫助客戶更明智地使用電力則是方式、更是理念上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