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45
未來3年內,政府對醫療設備市場的投資將達到上千億元,這些投資將進一步帶動各種資本進入醫療器械行業。而醫療器械行業的高速增長也將刺激醫療電子市場的需求,眾多國內企業已經在醫療電子市場上開始了他們的掘金之旅。專家表示,國內企業在開發醫療電子方案時要改變過去就技術談技術的老思維模式,順應我國醫療模式轉變帶來的新機遇,關注相關領域的標準和技術走勢。
上千億元投向醫療設備市場
近日,記者獲悉,醫療設備市場正在成為許多企業家的掘金寶地。確實,在近些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速度相當快,約是GDP增速的2倍。而在近半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又迎來兩大政策利好。
去年11月,在我國政府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戰略部署中,政府計劃新增48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今年4月,廣受關注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即新醫改方案出臺。在新醫改方案中,我國政府計劃在 2009年-2011的3年間,投入8500億元,用于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以及公立醫院這五項重點改革。
粗略估算,由于這兩項政策的出臺,在未來3年內,政府對醫療設備市場的投資將達到上千億元。北京泰杰磁電研究所所長、醫療儀器學會秘書長王曉慶博士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新醫改方案的出臺,使得在未來3年中,政府在醫療設備行業的新增投資將達到上千億元。與此同時,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MSResearch的分析,在新增的48億元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投資中,估計有15億元以上的資金用于采購醫療設備。再加上2006年出臺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中提到的農村醫療設備投資67.7億元,這樣,在2010年之前,總共有82.7億元直接用于農村醫療設備的采購,將帶動醫療設備的高速增長。
醫療設備行業的高速增長也將刺激醫療電子市場的需求。據預測,當前我國醫療電子市場規模為250多億元,同比增速在16%以上,超過了全球市場12%的增長率。而按照市場調研公司Databeans的分析,醫療電子產業將成為半導體領域新的“殺手級應用”。他們預計,在未來5年內,用于醫療電子的半導體器件每年將以14%的平均速度增長。這個增長率超過了消費市場和電腦市場,后兩者的營業收入增長率預計分別為11%和9%。
在這種狀況下,原來從事各種產品開發的電子企業紛紛轉向醫療電子領域。國內知名分銷商武漢力源副總經理駱敏健對記者說,他們在與客戶的接觸中發現,很多企業都以很高的熱情投身于醫療電子領域。
醫療電子要順應醫療模式轉變
就在許多電子企業滿懷憧憬在醫療電子市場上開拓新商機的時候,相關專家提醒,我國醫療電子企業要轉變以往就技術談技術的老思維,在開拓新商機時要順應我國醫療模式的轉變。而醫療模式的轉變主要包括醫療范疇的廣義化發展、國家對基層醫療的投入、醫療體制的改革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調整等方面。
從醫療范疇上看,我國現階段的醫療主要是指診斷和治療,但未來醫療范疇將愈加廣泛,這是業界的共識。國際著名醫療設備供應商飛利浦就把醫療范疇定義為從疾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監測到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環節。同時,他們把在上述整個醫療周期中發揮價值作為其發展的理念。
而國家對基層醫療加大投入的趨勢也愈加明顯。“由于新醫改方案強調為基層服務的醫療理念,未來醫療的發展將以滿足大眾的醫療需求為根本。”王曉慶表示,“因此,醫療器械廠商要從原來關注少數人、大醫院、高級設備向關心有層次的醫療模式、普通人的健康這樣的醫療體系去發展。”
在醫療體制改革中,建立一個分層次、網絡化的醫療體系是必然趨勢。“社區醫療是群眾求醫最先接觸的以門診為主的醫療服務部門,也是整個醫療保健體系的門戶。”賽靈思亞太區市場及應用總監張宇清說,“社區居民在需要任何醫療服務的時候都能及時得到社區全科醫生提供的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康復等服務,他們80%的醫療問題會在社區醫療解決。這些特性要求醫療設備的可靠性、準確度和耐用性要高,同時成本要低。”
網絡化則是遠程醫療及監控的一條必由之路。在這方面,“中國新醫改方案提出了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建立醫院間的資源共享,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從而實現醫療服務資源最優的整合和最大的協同效應。”張宇清介紹說。
王曉慶表示,總體上來說,技術的發展一定要滿足醫療需求的變化。為此,企業應該更加關注我國醫療模式轉變、醫療體制改革、家庭醫療、社區醫療、基層醫療、康復以及保健市場,并關注由此帶來的新機遇。
關注網絡標準與便攜技術
醫療電子發展一定要適應醫療模式的轉變,同時企業還要關注兩大標準與技術的走勢:
第一是網絡互操作標準。在這方面,ADI亞太區醫療事業資深業務經理周文勝介紹說:“為了適應醫療體系的網絡化建設,從長遠發展來看,互聯的數據平臺變得非常重要。數據平臺涉及對兩項技術的要求:通信和數據格式。只有建立相應的標準,醫療設備之間以及與其他信息源之間才能實現互操作。”幾年前,由國際企業發起成立了一個名為“持續健康聯盟”的產業組織,參加者包括思科、IBM、英特爾、歐姆龍保健、松下電器、三星電子和夏普等,他們進行標準選擇、互用性指南的編寫等工作。目前,相關標準仍在探討之中。在這方面,王曉慶號召國產醫療設備企業要加強合作,抓住我國基層醫療機構網絡化建設的機遇,建立起能夠影響中國醫療網絡化建設的標準和規劃,以有利于我國醫療電子企業今后的發展。
第二是便攜醫療產品與技術。對此,賽迪顧問半導體產業研究中心方圓分析說,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健康需求及相應支付能力的不斷提高,新醫改方案中醫療體系建設應以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這些將成為我國便攜醫療電子快速增長的催化劑。而且,新醫改方案中提出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將推動中國醫用便攜醫療電子市場的發展。
在便攜醫療產品中,電子血壓計、便攜血糖儀、電子助聽器等便攜式設備占到家用便攜產品市場的90%,而便攜式多參數監護儀、便攜式超聲診斷儀、便攜式胎兒監測儀、便攜式心電圖儀位居我國醫用便攜設備市場前列。此外,基層醫療機構所需的低成本、高可靠性、操作簡單的X光機、超聲診斷儀、核磁共振設備和計算機斷層掃描設備的市場容量也將大幅提升。而這些產品所涉及的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高分辨率的技術都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