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40
美國Alberta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成功地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上實現低密度奇偶校驗(LDPC)編碼排列,有可能大幅度增強數據流和包交換系統的結構效率,如面向語音IP或以太網而設計的系統。
研究人員稱,被命名為LDPC回旋編碼(convolutional coding)的方案比向IEEE 、及 提交的LDPC區塊編碼(Block coding)更為靈活,能在典型無線及有線協議框架尺寸下適應真實世界的多樣性。
LDPC區塊編碼已滲入許多協議內,并顯示已實現接近容量極限的噪音信道性能,使通信設計更接近定義媒介容量的經典香農(Shannon)極限。Flarion Technologies公司實現了專有的LDPC編碼方法,稱作矢量LDPC,WWiSE聯盟最近也向 WLAN標準任務組提出了一種LDPC區塊編碼形式。
Alberta大學研究主管Stephen Bates認為,LDPC區塊編碼需要把數據分割成預先定義指定長度的區塊,不適合長度經常發生變化的數據流及以太網包交換應用。
“以太網幀可在60到1700字節之間變化,但如果你定義了區塊,長度必須固定。”Bates表示。因此,流入1024位區塊電路的1026位數據必須被分割為兩個1024位的塊,因此使效率降低。回旋編碼對包長沒有限制,由于理論難度至今還未受到開發。“關閉”或“終止”編碼也有難度。
Alberta研究小組在俄羅斯研究學者Kamil Zigangirov開發的數學研究和模型幫助下克服了這些困難。小組研制出自動生成工具,將編碼理論和問題描述翻譯成VLSI硬件描述語言。“如今我們可以在數天內而不是數周內完成實現,只有20%的最終轉換需要用手工完成。”
研究小組下一階段是將設計采用或微米工藝流片。預計2005年第一季度可以進行。VHDL代碼可能以開放源的形式提供,以鼓勵普及應用。